【鉴定中药材名】五味子
【药材历史考证】五味子一药的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雷公炮炙论》云:“凡小颗皮皱泡者,有白扑盐霜一重。其昧酸、咸、苦、辛、甘,味全者真也。”《本草经集注》云:“今第一出高丽,多肉而酸甜;次出青州、冀州,味过酸,其核并似猪肾。又有建平者,少肉,核形不相似,味苦,亦良。”《新修本草》云:“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五味具也。……叶似杏而大,蔓生木上,子作房如落葵,大如樱子。”《蜀本草》引《新修本草图经》云:“茎赤色,蔓生,花黄白。子生青熟紫,味甘者佳。八月采子,日干。”《本草图经》曰:“今河东、陕西州郡尤多,而杭、越闻亦有。春初生苗,引赤蔓于高木,其长六七尺,叶尖圆似杏叶,三四月开黄白花,类小莲花。七月成实,如豌豆许大,生青熟红紫。……今有数种,大抵相近,而以味甘者为佳,八月采,阴干用。”《本草蒙荃》在五味子条下日:“南北各有所长,藏留切勿相混。风寒咳嗽南五味子为奇,虚损劳伤北五味子最妙。”李时珍曰:“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入滋补药必用北产者乃良。”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现今药用五味子相符。自明代开始明确分出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并认为药材品质以北五味子为佳。
【植物形态鉴定】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Rehd.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主产于北方,习称北五味子;后者主产于南方,习称南五味子。《新修本草》释其名曰:“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成味,此五味俱也。”其子(果实)入药,名五味子。
2.华中五味子与五味子植物主要区别特征:枝条圆柱形;叶片椭圆形、倒卵状椭圆形,通常最宽处在中部以上;花被片6,雄花具雄蕊10~15,花丝极短;雌花心皮30~50;种皮光滑或有皱纹。
1.五味子:落叶木质藤本,长可达8米。茎枝红棕色或灰黄色,皮孔明显。枝在幼枝上互生,在老茎上则丛生于短枝,具腺点;叶柄细长,淡粉红色;叶片薄,阔椭圆形、阔倒卵形至卵形,长5~11厘米,宽3~7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疏生有腺体的细齿,上面有光泽,无毛,下面脉上嫩时有短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单生或簇生于叶腋而下垂;花被片6~9,乳白色或粉红色;雄花具雄蕊5,花药无柄,花丝合生成短柱;雌花心皮17~40,分离,螺旋状排列于花托上,子房倒梨形,受粉后花托逐渐伸长,结果时成长穗状。浆果肉质,球形,直径5~7毫米,熟时深红色;种子1~2,肾形,种皮光滑。花期5~7月,果期8~10月。
【药材性状鉴定】
【鉴定中药材名】五味子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Rehd.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主产于北方,习称北五味子;后者主产于南方,习称南五味子。《新修本草》释其名曰:“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成味,此五味俱也。”其子(果实)入药,名五味子。
【药材历史考证】五味子一药的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雷公炮炙论》云:“凡小颗皮皱泡者,有白扑盐霜一重。其昧酸、咸、苦、辛、甘,味全者真也。”《本草经集注》云:“今第一出高丽,多肉而酸甜;次出青州、冀州,味过酸,其核并似猪肾。又有建平者,少肉,核形不相似,味苦,亦良。”《新修本草》云:“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五味具也。……叶似杏而大,蔓生木上,子作房如落葵,大如樱子。”《蜀本草》引《新修本草图经》云:“茎赤色,蔓生,花黄白。子生青熟紫,味甘者佳。八月采子,日干。”《本草图经》曰:“今河东、陕西州郡尤多,而杭、越闻亦有。春初生苗,引赤蔓于高木,其长六七尺,叶尖圆似杏叶,三四月开黄白花,类小莲花。七月成实,如豌豆许大,生青熟红紫。……今有数种,大抵相近,而以味甘者为佳,八月采,阴干用。”《本草蒙荃》在五味子条下日:“南北各有所长,藏留切勿相混。风寒咳嗽南五味子为奇,虚损劳伤北五味子最妙。”李时珍曰:“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入滋补药必用北产者乃良。”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现今药用五味子相符。自明代开始明确分出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并认为药材品质以北五味子为佳。
【植物形态鉴定】
1.五味子:落叶木质藤本,长可达8米。茎枝红棕色或灰黄色,皮孔明显。枝在幼枝上互生,在老茎上则丛生于短枝,具腺点;叶柄细长,淡粉红色;叶片薄,阔椭圆形、阔倒卵形至卵形,长5~11厘米,宽3~7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疏生有腺体的细齿,上面有光泽,无毛,下面脉上嫩时有短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单生或簇生于叶腋而下垂;花被片6~9,乳白色或粉红色;雄花具雄蕊5,花药无柄,花丝合生成短柱;雌花心皮17~40,分离,螺旋状排列于花托上,子房倒梨形,受粉后花托逐渐伸长,结果时成长穗状。浆果肉质,球形,直径5~7毫米,熟时深红色;种子1~2,肾形,种皮光滑。花期5~7月,果期8~10月。
2.华中五味子与五味子植物主要区别特征:枝条圆柱形;叶片椭圆形、倒卵状椭圆形,通常最宽处在中部以上;花被片6,雄花具雄蕊10~15,花丝极短;雌花心皮30~50;种皮光滑或有皱纹。
【药材性状鉴定】
1.北五味子: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毫米。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鱼,皱缩,显油润,果肉柔软,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种子1~2,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
2.南五昧子与北五味子主要区别特征:粒较小,直径4~6毫米。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常紧贴种子上。
【药材显微鉴定】
1.北五味子:果实横切面:外果皮为l列方形或长方形表皮细胞,壁稍厚,外被角质层,散有油细胞;中果皮薄壁细胞10余列,含淀粉粒,散有小形外韧型维管束;内果皮为1列小方形薄壁细胞。种皮最外层为1列径向延长的石细胞,壁厚,纹孔及孔沟细密;其下为数列类圆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石细胞,纹孔较大;石细胞层下为数列薄壁细胞,种脊部位有维管束;油细胞层为1列长方形油细胞,含棕黄色挥发油;再下为3~5列小形细胞;种皮内表皮为1列小细胞,壁稍厚,胚乳细胞含脂肪油滴及糊粉粒。粉末暗紫色。种皮表皮石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或长多角形,直径18~50微米,壁厚,孔沟极细密,胞腔内含深棕色物。种皮内层石细胞呈多角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约至83微米,壁稍厚,纹孔较大。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略呈连珠状增厚,表面有角质线纹;表皮中散有油细胞。中果皮细胞皱缩,含暗棕色物,并含淀粉粒。
2.南五味子: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有角质线纹;油细胞呈类圆形,直径约80微米。种皮表皮石细胞长约50微米,直径20~30微米,外侧壁较内侧壁厚,内含棕色至黑棕色物,壁孔及孔沟细小;种皮表皮下石细胞长圆形或类圆形,长径50~120微米,短径50~60微米,壁厚,壁孔及孔沟明显。
【商品规格】
1.北五味
一等:干货。呈不规则球形或椭圆形。表面紫红色或红褐色,皱缩,肉厚,质柔润。内有肾形种子1~2粒。果肉味酸,种子有香气,味辛微苦。干瘪粒不超过2%。无枝梗、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与一等区别为黑红、暗红或淡红色,肉较薄。干瘪粒不超过20%。
2.南五味
统货:干货。呈球形或椭圆形。表面棕红色或暗棕色,皱缩,肉薄。内有种子1粒。味酸、微苦辛。干枯粒不超过10%。无枝梗、杂质、虫蛀、霉变。
【生境分布】五味子生于山坡杂木林下,常缠绕在其他植物上;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区。华中五味子生于向阳的空旷地及灌丛中,路旁和溪边沟谷沿岸也常见;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
【采集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及杂质。
【饮片炮制】
1.五味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2.醋五味子取净五味子,照醋蒸法蒸至黑色。用时捣碎。
【性能功用】酸、甘,温。归肺经、心经、肾经。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内服:1.5~6克,水煎服。凡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发者均不宜用。
【附注】置通风干燥处贮藏,防压。
五味子的鉴别方法,五味子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