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中药材名】三七
【药材历史考证】三七的始载本草为《本草纲目》。李时珍曰:“生广西南丹诸州番峒深山中,采根暴干,黄黑色。团结者,状略似白及;长者如老干地黄,有节。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或云:试法,以末糁猪血中,血化为水者及真。”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现今药用三七相符。李时珍又曰:“近传一种草,春生苗,夏高三四尺。叶似菊艾而劲厚,有歧尖。茎有赤棱。夏秋开黄花,蕊如金丝,盘纽可爱,而气不香,花干则吐絮如苦荬絮。根叶味甘,治金疮折伤出血,及上下血病甚效。云是三七,而根大如牛蒡根,与南中来者不类,恐是刘寄奴之属,甚易繁衍。”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应为现今菊科植物菊三七Gynura japonica (L.f.)Juel。
【植物形态鉴定】多年生草本,高30~60cm。主根倒圆锥形或纺锤形。茎直立,无毛。掌状复叶3~4片轮生于茎顶,叶柄较长,基部有微小的披针形或卵形托叶;每个复叶有3~7片小叶,小叶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5~15cm,边缘有锯齿,两面脉上均有刚毛。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有花80~100朵或更多;花梗被微柔毛;萼齿5;花瓣5,黄绿色;雄蕊5;子房下位,花柱2~3,上部分离。核果浆果状,近肾形,熟时红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pseudo-ginseng Wall. var.notoginseng(Burk.) Hoo et Tseng[Panax notoginseng(Burk. )F.H. Chen]的干燥根。其原植物掌状复叶轮生,每个掌状复叶由三至七片小叶组成,故名三七。关于七的名称,还有几种解释,一说其有三权,每权七叶;一说其生长环境,需三分阳,七分阴。
【药材显微鉴定】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栓内层不明显。韧皮部散有树脂道。形成层成环,有时强波状弯曲。木射线宽广,木质部束导管1~2列径向排列。薄壁细胞含有淀粉粒,射线细胞中尤多。草酸钙簇晶稀少。
【药材性状鉴定】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径1~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少数皮孔及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形似“猴头”。体重,质坚实,用力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横断面皮部常呈铜绿色,习称“铜皮”;木部质硬如铁,习称“铁骨”,有微呈放射状排列的纹理。气微,味苦而后回甜,并带有类似人参味。老药工有“猴头三七,铜皮铁骨”之说。筋条呈圆柱形,长2~6cm,上端直径约8mm,下端直径约3mm。剪口呈不规则的皱缩块状及条状,表面有数个明显的茎痕及环纹,断面中心灰白色,边缘灰色。
粉末灰黄色。淀粉粒甚多,单粒圆形、半圆形或圆多角形,直径4~30μm;复粒由2~10余分粒组成。树脂道碎片含黄色分泌物。梯纹、网纹及螺纹导管直径15~55μm。草酸钙簇晶少见,直径50~80μm。
【鉴定中药材名】三七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pseudo-ginseng Wall. var.notoginseng(Burk.) Hoo et Tseng[Panax notoginseng(Burk. )F.H. Chen]的干燥根。其原植物掌状复叶轮生,每个掌状复叶由三至七片小叶组成,故名三七。关于七的名称,还有几种解释,一说其有三权,每权七叶;一说其生长环境,需三分阳,七分阴。
【药材历史考证】三七的始载本草为《本草纲目》。李时珍曰:“生广西南丹诸州番峒深山中,采根暴干,黄黑色。团结者,状略似白及;长者如老干地黄,有节。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或云:试法,以末糁猪血中,血化为水者及真。”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现今药用三七相符。李时珍又曰:“近传一种草,春生苗,夏高三四尺。叶似菊艾而劲厚,有歧尖。茎有赤棱。夏秋开黄花,蕊如金丝,盘纽可爱,而气不香,花干则吐絮如苦荬絮。根叶味甘,治金疮折伤出血,及上下血病甚效。云是三七,而根大如牛蒡根,与南中来者不类,恐是刘寄奴之属,甚易繁衍。”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应为现今菊科植物菊三七Gynura japonica (L.f.)Juel。
【植物形态鉴定】多年生草本,高30~60cm。主根倒圆锥形或纺锤形。茎直立,无毛。掌状复叶3~4片轮生于茎顶,叶柄较长,基部有微小的披针形或卵形托叶;每个复叶有3~7片小叶,小叶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5~15cm,边缘有锯齿,两面脉上均有刚毛。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有花80~100朵或更多;花梗被微柔毛;萼齿5;花瓣5,黄绿色;雄蕊5;子房下位,花柱2~3,上部分离。核果浆果状,近肾形,熟时红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药材性状鉴定】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径1~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少数皮孔及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形似“猴头”。体重,质坚实,用力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横断面皮部常呈铜绿色,习称“铜皮”;木部质硬如铁,习称“铁骨”,有微呈放射状排列的纹理。气微,味苦而后回甜,并带有类似人参味。老药工有“猴头三七,铜皮铁骨”之说。筋条呈圆柱形,长2~6cm,上端直径约8mm,下端直径约3mm。剪口呈不规则的皱缩块状及条状,表面有数个明显的茎痕及环纹,断面中心灰白色,边缘灰色。
【药材显微鉴定】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栓内层不明显。韧皮部散有树脂道。形成层成环,有时强波状弯曲。木射线宽广,木质部束导管1~2列径向排列。薄壁细胞含有淀粉粒,射线细胞中尤多。草酸钙簇晶稀少。
粉末灰黄色。淀粉粒甚多,单粒圆形、半圆形或圆多角形,直径4~30μm;复粒由2~10余分粒组成。树脂道碎片含黄色分泌物。梯纹、网纹及螺纹导管直径15~55μm。草酸钙簇晶少见,直径50~80μm。
【药材理化鉴定】
1.取本品粉末0.5g,加水5ml,温浸30分钟(或冷浸振摇1小时),滤过。取滤液适量,置试管中,塞紧,用力振摇1分钟,产生持久性泡沫。
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15ml,温浸30分钟(或冷浸振摇1小时),滤过。取滤液1ml,蒸干,加醋酐1ml与硫酸1~2滴,显黄色,渐变为红色、紫色、青色、污绿色;另取滤液数滴,点于滤纸上,干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淡蓝色荧光,滴加硼酸饱和的丙酮溶液与10%枸橼酸溶液各1滴,干后,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有强烈的黄绿色荧光。
【商品规格】
1.春七(春三七)
一等(20头):干货。呈圆锥形或类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质坚实,体重。断面灰褐色或灰绿色。味苦微甜。每500g20头以内。长不超过6cm。无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30头):与一等区别为每500g30头以内。
三等(40头):与一等区别为每500g40头以内。长不超过5cm。
四等(60头):与一等区别为每500g60头以内。长不超过4cm。
五等(80头):与一等区别为每500g80头以肉。长不超过3cm。
六等(120头):与一等区别为每500g120头以内。长不超过2.5cm。
七等(160头):与一等区别为每500g160头以内。长不超过2cm。
八等(200头);与一等区别为每500g200头以内。长不超过2cm。
九等(大二外):与一等区别为每500g250头以内。长不超过1.5cm。
十等(小二外):与一等区别为每500g300头以内。长不超过1.5cm。
十一等(无数头):与一等区别为每500g450头以内。长不超过1.5cm。
十二等(筋条):与一等区别为间有从主根上剪下的细支根(筋条)。不分春、冬七,每500g在450~600头以内。支根上端直径不低于0.8cm,下端直径不低于0.5cm。
十三等(剪口):干货。不分春、冬七,主要是三七的芦头(羊肠头)及糊七(未烤焦的),均为剪口。无杂质、虫蛀、霉变。
【生境分布】多栽培于山地森林下或山坡人工荫棚下。主产于云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江西、四川、贵州等省区。
【采集加工】栽种后第3~4年的7月(花开前打去花蕾)采挖(称春七)或冬季果实成熟后采挖(称冬七),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茎基,晒干。支根习称“筋条”,茎基习称“剪口”。
【饮片炮制】三七粉:取三七,洗净,干燥,碾细粉。
【性能功用】甘、微苦,温。归肝经、胃经。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打肿痛。内服:三七粉3~9g,每次1~3g。外用:三七粉适量,撒敷患处。孕妇慎用。
【附注】
1.置阴凉干燥处贮藏,防蛀。
2.关于三七的商品规格:三七分春七、冬七两类。春七是打去花蕾,在七月收获的,体重色好,产量、质量均佳,应提倡生产春七。冬七是结籽后起收的,体大质松。除有计划的留籽外,不宜生产冬七。冬七外皮多皱纹抽沟,体轻泡,比春七质量差,其分等的颗粒标准均与春七相同,不另分列。
3.三七的常见混乱品种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菊三七:为菊科植物菊三七Cynura segetum( Lour
) Merr.的根。产于华东、中南及西南各省区。其干燥根在我国部分地区混作三七药用。其药材性状特征:拳形或类圆形块状,长3~6cm,直径约3cm。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全体有不规则的瘤状突起,突起物大小不等,顶端有时可见明显的茎基或芽痕,下部有细支根或断痕。质坚硬,断面灰黄色,并见维管束放射状排列,呈菊花心。气无,味微苦。其药材显微鉴别特征(根横切面):木栓组织由5~7列扁平细胞组成;皮层薄壁细胞圆形或多边形,间隙明显;维管束外韧形,2~3轮环列,呈同心圆放射状,单个外韧型维管束呈圆锥形。韧皮部细胞排列紧密,外侧呈弧状;木质部导管多列,呈径向延长,射线细胞径向排列;髓明显;薄壁细胞内含大量菊糖。本品虽有活血消肿功效,但与三七相比,差异很大,应视为三七伪品,禁止混用。
②藤三七:落葵科植物落葵薯Anredera cordifolia(Tenore) Var Steenis的根。原产于美洲热带,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云南、广西。其干燥块茎及珠芽在广西、山西、云南、四川、湖北、陕西、广东等地混作三七药用。其药材性状鉴别特征:块茎类圆柱形,稍扁或弯曲,长2~7cm,直径1~3cm。珠芽呈不规则的块状。全体有多个大小不等的瘤状芽突起,有的有折断芽留下的疤痕。栓皮稍厚而粗皱,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具粉性。经水煮后干燥者,断面黄棕色,角质样。气微,味微甜,嚼之有黏性。其药材显微鉴别特征(块茎横切面):木栓层9~12列细胞,皮层狭窄,内侧散有少数类梭形纤维状石细胞,壁较薄,木化,壁孔明显,单个或2~3个成群;维管束外韧型,呈稀疏环形排列;韧皮部及木质部均狭窄,形成层成环,呈压缩状;髓占大部分,其中散有小形维管束。薄壁组织中有多数较大的圆形黏液细胞,薄壁细胞中含有淀粉粒。本品亦有活血消肿功效,但与三七功效差异很大,应视为三七伪品,禁止混用。
③竹节三七(竹节参):为五加科植物大叶三七Panax pseudo-ginseng Wall. var. japonicus(C.A.Mey.)Hoo et Tseng的根。产于陕西、甘肃、宁夏、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等省区。其干燥的竹鞭状根茎在我国部分地区混作三七药用。其药材性状特征、功效(详见珠子参一药附注项)与三七不同,不可混用。
④假三七:还有部分地区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将小莪术药材混充三七出售。其药材性状特征、功效详见莪术一药项下。莪术与三七为两种不同药材,二者功效根本不同,应视为三七假药,予以取缔。
三七的鉴别方法,三七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