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中药材名白附子
  【药材历史考证】白附子的始载本草《名医别录》云:“生蜀郡,三月采。”因无形态描述,其植物来源很难考定。《本草经集注》云:“此物乃言出芮,芮久绝。俗无复真者,今人乃作之献用。”由此可见,《名医别录》所载白附子已采绝,不复存在。以下《新修本草》所述也证明了这一点。
  《新修本草》云:“今出凉州已西,形似天雄。《本经》(指《名医别录》)出蜀郡,今不复有。凉州者生沙中,独茎似鼠尾草,叶生穗间。”《蜀本草》引《新修本草图经》云:“叶细周匝,生于穗间,出砂碛下湿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以上二文合并成“恭日”,可见,李时珍在此也认为《蜀本草》所引“图经云”是指《新修本草图经》云。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的干燥块茎。因其叶片幼时内卷如独角状,似“小荷刚露尖尖角”,故名独角莲。又因其药材形状、功效似附子而色白,故名白附子。
  【植物形态鉴定】多年生草本。块茎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有6~8条环状节,被暗褐色小鳞片。叶基生,通常1~2年生的具1叶,3~4年生的具3~4叶,叶与花序同时抽出,叶柄圆柱形,长约60cm,密生紫色斑点,中部以下具叶鞘;叶片幼时内卷如独角状,后即展开,箭形,长15~45cm,宽9~25cm,先端渐尖,基部箭状,一级侧脉7~8对,集合脉与边缘相距5~6mm。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序柄长15cm;佛焰苞紫色,筒部长约6cm,檐部卵形,长达15cm;肉穗花序长达14cm,雌花序长约3cm;中性花序下部中性花棒状,中、上部中性花钻形;雄花序长约2cm,花序顶端的附属器长2~6cm,棒状;雄花的雄蕊1~3枚;雌花的子房圆柱形,胚珠2。浆果成熟时红色。花期6~8月,果期7~9月。
  《本草纲目》曰:“根正如草乌头之小者,长寸许,干者皱文有节。”根据以上《新修本草》、《本草纲目》所述白附子考证,均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药材称关白附,应与本品区别使用。本品为现代从民间新发掘出的中药白附子新兴品种。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cm,直径1~3cm。表面白色至黄白色,略粗糙,有环纹及须根痕,顶端有茎痕或芽痕。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淡、麻辣刺舌。

  【鉴定中药材名白附子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的干燥块茎。因其叶片幼时内卷如独角状,似“小荷刚露尖尖角”,故名独角莲。又因其药材形状、功效似附子而色白,故名白附子。

  【药材历史考证】白附子的始载本草《名医别录》云:“生蜀郡,三月采。”因无形态描述,其植物来源很难考定。《本草经集注》云:“此物乃言出芮,芮久绝。俗无复真者,今人乃作之献用。”由此可见,《名医别录》所载白附子已采绝,不复存在。以下《新修本草》所述也证明了这一点。

  《新修本草》云:“今出凉州已西,形似天雄。《本经》(指《名医别录》)出蜀郡,今不复有。凉州者生沙中,独茎似鼠尾草,叶生穗间。”《蜀本草》引《新修本草图经》云:“叶细周匝,生于穗间,出砂碛下湿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以上二文合并成“恭日”,可见,李时珍在此也认为《蜀本草》所引“图经云”是指《新修本草图经》云。

  《本草纲目》曰:“根正如草乌头之小者,长寸许,干者皱文有节。”根据以上《新修本草》、《本草纲目》所述白附子考证,均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药材称关白附,应与本品区别使用。本品为现代从民间新发掘出的中药白附子新兴品种。

  【植物形态鉴定】多年生草本。块茎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有6~8条环状节,被暗褐色小鳞片。叶基生,通常1~2年生的具1叶,3~4年生的具3~4叶,叶与花序同时抽出,叶柄圆柱形,长约60cm,密生紫色斑点,中部以下具叶鞘;叶片幼时内卷如独角状,后即展开,箭形,长15~45cm,宽9~25cm,先端渐尖,基部箭状,一级侧脉7~8对,集合脉与边缘相距5~6mm。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序柄长15cm;佛焰苞紫色,筒部长约6cm,檐部卵形,长达15cm;肉穗花序长达14cm,雌花序长约3cm;中性花序下部中性花棒状,中、上部中性花钻形;雄花序长约2cm,花序顶端的附属器长2~6cm,棒状;雄花的雄蕊1~3枚;雌花的子房圆柱形,胚珠2。浆果成熟时红色。花期6~8月,果期7~9月。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cm,直径1~3cm。表面白色至黄白色,略粗糙,有环纹及须根痕,顶端有茎痕或芽痕。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淡、麻辣刺舌。

  【药材显微鉴定】横切面:木栓细胞有时残存。内皮层不明显。薄壁组织中散有大型黏液腔,外侧较大,常环状排列,向中心渐小而少,黏液细胞随处可见,内含草酸钙针晶束。维管束散列,外韧型及周木型。薄壁细胞含众多淀粉粒。粉末黄白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球形或类球形,直径2~29μm,脐点点状、裂缝状或人字状;复粒由2~12分粒组成,以2~4分粒者为多见。草酸钙针晶散在或成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针晶长约至97(~136)μm,螺纹、环纹导管直径9~45μm。

  【药材理化鉴定

  【生境分布】生于荒地、山坡、水沟旁。为我国特有种。分布于辽宁、吉林、河北、陕西、甘肃、新疆、河南、湖北、山东、四川至西藏等省区。辽宁、吉林、广东、广西等省区有栽培。

  【采集加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外皮,用硫磺熏1~2次,晒干。

  【饮片炮制

  1.生白附子:除去杂质。

  2.制白附子:取净白附子,分开大小个,浸泡,每日换水2~3次,数日后如起粘沫,换水后加白矾(每白附子100kg,用白矾2kg),泡一日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微有麻舌感为度,取出。将生姜片、白矾粉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倒入白附子共煮至无干心,捞出,除去生姜片,晾至六至七成千,切厚片,干燥。

  每白附子100kg,用生姜、白矾各12.5kg。

  【饮片鉴别】本品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厚片,周边淡棕色,切面黄色,角质。味淡,微有麻舌感。

  【性能功用】辛,温;有毒。归胃经肝经。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用于中风痰壅,口眼�Z斜,语言涩謇,痰厥头痛,喉痹咽痛,破伤风症;外治瘰疬痰核,毒蛇咬伤。内服:一般炮制后用,3~6g,水煎服。外用:生品适量捣烂,熬膏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孕妇慎用。生品内服宜慎。

  【附注】置阴凉干燥处贮藏。


白附子的鉴别方法,白附子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