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来源莱菔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 Raphanus sativus L.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现代炮制方法】,  1、莱菔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古代炮制方法】宋代有微炒、炒黄(《圣惠方》),巴豆炒(《总微》)等炮制方法。元代有焙法(《幼幼》)和蒸法(《丹溪》)。明代除沿用前代的方法外,又增加了生姜炒(《禁方》)。清代炒法用得较广泛,亦用蒸法(《本草述》)。明、清两代对莱菔子的炮制作用也进行了论述。,  【饮片性状】莱菔子呈类卵圆形或椭圆形,稍扁,长2.5~4mm,宽2~3mm;表面黄棕色、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深棕色圆形种脐,一侧有数条纵沟;种皮薄而脆,子叶2,黄白色,有油性;无臭,味淡而微苦辛。炒莱菔子鼓起,色泽加深,质脆,有香气。,  2、炒莱菔子:取净莱菔子,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鼓起、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晾凉。刚时捣碎。,  【质量标准】莱菔子、炒莱菔子水分不得过8.0%,总灰分不得过6.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浸出物不得少于10.0%。含芥子碱以芥子碱硫氰酸盐计,不得少于0.40%。,

  【药材来源莱菔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 Raphanus sativus L.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古代炮制方法】宋代有微炒、炒黄(《圣惠方》),巴豆炒(《总微》)等炮制方法。元代有焙法(《幼幼》)和蒸法(《丹溪》)。明代除沿用前代的方法外,又增加了生姜炒(《禁方》)。清代炒法用得较广泛,亦用蒸法(《本草述》)。明、清两代对莱菔子的炮制作用也进行了论述。

  【现代炮制方法

  1、莱菔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2、炒莱菔子:取净莱菔子,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鼓起、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晾凉。刚时捣碎。

  【饮片性状】莱菔子呈类卵圆形或椭圆形,稍扁,长2.5~4mm,宽2~3mm;表面黄棕色、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深棕色圆形种脐,一侧有数条纵沟;种皮薄而脆,子叶2,黄白色,有油性;无臭,味淡而微苦辛。炒莱菔子鼓起,色泽加深,质脆,有香气。

  【质量标准】莱菔子、炒莱菔子水分不得过8.0%,总灰分不得过6.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浸出物不得少于10.0%。含芥子碱以芥子碱硫氰酸盐计,不得少于0.40%。

  【炮制目的】莱菔子味甘、辛,性平。归肺经脾经胃经。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能。

  生品能升能散,长于涌吐风痰,用于痰涎壅盛者。炒后性降,药性缓和,有香气,可避免生品服后恶心的副作用,并长于消食除胀,降气化痰,常用于食积腹胀,气喘咳嗽。《本草纲目》谓:“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疱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

  【应用选择

  1、生用

  (1)风痰壅盛:可用本品为末,温水调服,能宣吐风痰(《胜金方》)。

  (2)中风口噤:常与皂荚同用,具有涌吐痰涎的作用,可用于中风口噤(朱震亨)。

  2、制用

  (1)食积腹胀:常与山楂、神曲、陈皮等同用,能消食积,和脾胃,用于饮食积滞,脘腹痞满胀痛,恶食嗳腐,如保和丸(《中药成药制剂手册》)。

  (2)喘咳痰多:常与炒紫苏子、炒白芥子同用,具有降气消痰作用,可用于痰壅气滞,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如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现代研究】莱菔子含脂肪油、挥发油及少量莱菔子素、芥子碱、黄酮类等成分。莱菔子素为活性成分,有抗菌作用。炮制对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都有一定的影响。

  莱菔子经过清炒或烘制后,其脂肪油的含量、物理常数、化学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层析结果表明,烘制品比生品多一个斑点,清炒品又比烘制品多一个斑点,脂肪油的颜色亦随斑点个数的增加而加深。烘制品脂肪油较清炒品大,但酸值却较清炒品高。莱菔子素的含量以生品最高,烘制品次之,炒制品最低。清炒品与烘制或生品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别。

  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对莱菔子组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生品较炒品多检出两种组分,其他组分相对含量有较明显差别。生品检出特有的异硫氰酸酯类成分。可见,生、炒莱菔子挥发性成分有显著区别。采用镇咳实验和祛痰实验比较莱菔子不同炮制品以及将不同炮制品配人三子养亲汤中的镇咳祛痰作用。结果显示,莱菔子单味应用,只有生品有一定的镇咳作用。在三子养亲汤中,生品、炒品均有较好的镇咳作用,祛痰实验炒品组显著优于生品组。

  莱菔子的各种炮制品均有增强兔离体回肠节律性收缩的作用和抑制小鼠胃排空率的作用。对胃排空的延迟,可使食物不至过快地进入小肠,从而有利于减轻小肠消化的作用;对小肠运动的增强,则可加强机械消化的作用。两者均有利于小肠内消化,这可能就是炒莱菔子“消食除胀”的机理之一。莱菔子各炮制品均能明显对抗肾上腺素对离体兔回肠节律性收缩的抑制作用,提示莱菔子对小肠运动的兴奋作用可能与对抗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有关。在对离体豚鼠胃肌条节律性收缩和紧张性收缩方面,以及对抗肾上腺素抑制兔回肠运动方面,生品的作用弱于炒品和老品(表面黑褐色,内部黄褐色),故临床用炒品作消导药是有道理的。

  【

  1、近代的炮制方法还有炒焦、盐制等。

  2、文献摘录“淘择洗,焙干,于铫子内炒令黄熟,为末”(《证类》)。“治痰证喘促必用炒,而宣吐风痰则用生”(《钩元》)。

  【总结】莱菔子的炮制方法古代文献记载不多,但炒法为历代所采用,只是有微炒、炒黄、炒香、炒熟等不同要求。炒法亦是近代的主要炮制方法,火候要求则综合了古代的炒黄和炒香。炒莱菔子的火候很重要,嫩品其作用与生品无明显差异,且煎液浑浊;而传统经验则要求炒莱菔子的煎液不“浑汤”,即要求煎液澄明,只有火候适中才能达到此要求;火候过老则损耗大,且影响疗效。其火候标准以莱菔子鼓起,断面呈黄色,用手指能捻成碎片而不成粉末为宜。

  莱菔子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食积胀满和喘咳痰多,故以炒用为主。莱菔子除前面所记述的作用外,还有其他用途,但需恰当地选用炮制品,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如本品多脂滑肠,用炒莱菔子30g,研粉一次吞服,治习惯性便秘有良效。临床治疗高血压病亦有良效,常与山楂大剂量(30g)煎服。但生用易致恶心,尤其胃口不好,伴有恶心呕吐的患者,必须炒后方可应用,若无恶心呕吐,亦可生用。


莱菔子炮制方法,莱菔子炮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