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粘人花
别名
饿蚂蝗、黄粘粑草、野豆子、牛巴嘴、山蚂蝗、过路黄、山毛豆花、乌山黄檀草、满鼎糊草、长波状叶山蚂蝗
性味归经
微苦涩,平
药材分类
植物
,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泻火,活血祛瘀,敛疮。
主治
风热目赤,胞衣不下,血瘀经闭,烧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撒。
相关论述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治风热火眼,妇人产后胞衣不下及月瘕痨。”
,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急性结膜炎,牛巴嘴全草适量,熬水洗眼。(《全国中草药汇编》)
2、治胞衣不下,野豆子、黄实叶、煅莲房各适量。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60年)
3、治月瘕痨,野豆子加红糖炖鸡服。(《四川中药志》1960年)
4、治烧伤,山蚂蝗全株,研末撒布患处。(《云南中草药》)
,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泻火,活血祛瘀,敛疮。
主治
风热目赤,胞衣不下,血瘀经闭,烧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撒。
相关论述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治风热火眼,妇人产后胞衣不下及月瘕痨。”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急性结膜炎,牛巴嘴全草适量,熬水洗眼。(《全国中草药汇编》)
2、治胞衣不下,野豆子、黄实叶、煅莲房各适量。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60年)
3、治月瘕痨,野豆子加红糖炖鸡服。(《四川中药志》1960年)
4、治烧伤,山蚂蝗全株,研末撒布患处。(《云南中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茎枝圆柱形,直径约3mm,表面被褐色短柔毛。可见三出复叶中间小叶较大,长达9.5cm,宽达4.5cm,卵状椭圆形,顶部渐尖,基部楔形,叶缘自中部以上呈波状,侧生小叶较小,几全缘。两面均被柔毛,以下表面较多,气微。有时可见花序或荚果,荚果长约2.8cm,宽约2.5mm,表面被带钩的褐色小毛,腹背缝线缢缩,有6-9节。气微,具豆腥气。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豆科山蚂蝗属波叶山蚂蝗。
形态特征
波叶山蚂蝗灌木,高达2m,枝具淡黄色短柔毛。三出复叶,顶生小叶卵状菱形,长4-10cm,宽3-7cm,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波状,两面有白色柔毛,侧生小叶较小;叶柄有毛;托叶长椭圆形,长约6mm,宽约1mm,被淡黄色柔毛;腋生总状花序,花序轴和花梗有柔毛;花萼阔钟状,萼齿三角形,有短柔毛;花冠紫色,旗瓣无爪,与翼瓣、龙骨瓣近等长,雄蕊10,二体,(9)﹢10;子房线形,有短柔毛。荚果串珠状,稍弯,密生开展褐色短柔毛,有5-10荚节,荚节长宽约3mm。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西南及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400-2100m的山地草坡或林边。
,,粘人花的功能,粘人花的主治,粘人花的功效,粘人花的用法用量,粘人花的价格,粘人花的临床应用,粘人花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