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出处
《仁术便览》卷二
功用
利膈宽胸,和中降气,清热除湿
主治
膈噎膈气,食不下,呕吐
,利膈和中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仁术便览》卷二。具有利膈宽胸,和中降气,清热除湿之功效。主治膈噎膈气,食不下,呕吐。症见饮食不下,呕吐,吐出物酸腐,口气热臭,胸闷腹胀,或咳嗽吐痰,大便或干,烦渴欲饮,舌苔略黄腻,脉弦数。,
组成
半夏、茯苓各一钱(3g),陈皮一钱半(4.5g),枳壳、白术各一钱(3g),黄连、香附各七分(2.1g),甘草二分(0.6g),厚朴七分(2.1g),山楂五分(1.5g),藿香、桔梗、木香、萝卜子(炒)。
,
用法用量
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
功用
利膈宽胸,和中降气,清热除湿。
,
主治
膈噎膈气,食不下,呕吐。
,
方义
本方治证特点为气滞胸膈、不能通达,久而化热,蕴生湿浊,脾胃不运引起。病机要点仍在气行不畅,当降不降,而化热、生痰、生湿均为气滞后的继发病理病化。故治气为关键所在。方中用陈皮、枳壳、香附、厚朴、桔梗、萝卜子、半夏以治气为先,气机通畅则脾升胃降,饮食物受纳、腐化正常,清浊分明;用茯苓、白术、霍香化湿运睥益气,合陈皮、半复、厚朴亦有化痰之效;黄连清泄胸膈、脾胃火热;山楂合萝卜子以消食化积滞;甘草一者配白术、茯苓可健中补睥,二者可调和诸药。全方相互配合,相互协同,共奏利膈宽胸,和中降气,清热除湿效应。
,
运用
诊断要点:症见饮食不下,呕吐,吐出物酸腐,口气热臭,胸闷腹胀,或咳嗽吐痰,大便或干,烦渴欲饮,舌苔略黄腻,脉弦数。
,
加减化裁
咳吐黄痰者加竹茹、黄芩、胆南星、竹沥汁;口臭烦渴加生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半枝莲;胸痛憋喘者加薤白、葶苈子、桑白皮、瓜蒌皮。
,
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论
《仁术便览》:“利膈和中汤:治膈噎膈气,食不下,呕吐。半夏、茯苓(各一钱)、陈皮(一钱半)、枳术、白术(各一钱)、黄连、香附(各七分)、甘草、姜三片,水煎。”
,,利膈和中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仁术便览》卷二。具有利膈宽胸,和中降气,清热除湿之功效。主治膈噎膈气,食不下,呕吐。,利膈和中汤《仁术便览》的成分-利膈和中汤《仁术便览》歌诀-利膈和中汤《仁术便览》方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