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醉鱼草花
出处:
《纲目》
实际拼音:
Zuì Yú Cǎo Huā
来源:
为马钱科植物醉鱼草的花,4~7月采收,晒干。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醉鱼草”条。
性味:
《纲目》:”辛苦,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
治痰饮齁喘,久疟成癖,疳积,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和食品炙食。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痰饮成齁,遇寒便发:醉鱼草花研末,和米粉作饼,炙熟食之。(《纲目》)
②治久疟成癖:醉鱼草花填鲫鱼腹中,湿纸裹煨熟,空心食之。仍以花和海粉捣贴。(《纲目》)
③治疳积:醉鱼草花三至五钱。煎服。(《湖南药物志》]
④治烫伤:醉鱼草花研末,麻油调搽患处。(《湖南药物志》)
⑤治痈疽疔毒:醉鱼草花,蛇葡萄根、马鞭草各等分碾成细末,蜂蜜调敷。(《常用中草药配方》)
《中华本草》:醉鱼草花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实际拼音:
Zuì Yú Cǎo Huā
来源:
药材基源:为醉鱼草科植物醉鱼草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uddleja lindleyana Fort.
采收和储藏:4~7月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
落叶灌木,高1-2.5m。树皮茶褐色,多分枝,小枝四棱形,有窄翅。棱的两面被短白柔毛,老则脱落。单叶对生;具柄,柄上密生绒毛;叶片纸质,卵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3-8cm,宽1.5-3cm,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具稀疏锯齿;幼叶嫩时叶两面密被黄色绒毛,老时毛脱落。穗状花序顶生,长18-40cm,花倾向一侧;花萼管状,4或5浅裂,有鳞片密生;花冠细长管状,微弯曲,紫色,长约15mm,外面具有白色光亮细鳞片,内面具有白色细柔毛,先端4裂,裂片卵圆形;雄蕊4;花丝短,贴生;雌蕊1,花柱线形,柱头2裂,子房上位。蒴果长圆形,长约5mm,有鳞,熟后2裂,基都有宿萼。种子细小,褐色。花期4-7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2700m的山坡、林缘或河边土坎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
辛;苦;性温;小毒
归经:
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
祛痰;截疟;解毒。主痰饮喘促;疟疾;疳积;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痰饮,遇寒便发:醉鱼草花研末,和米粉作颗,炙熟食之。(《纲目》)②治久疟成癖:醉鱼草花填卿鱼腹中,湿纸裹煨熟,空心食之。仍以花和海粉捣贴。(《纲目》)③治疳积: 醉鱼草花三至五钱。煎服。(《湖南药物志》)④治烫伤:醉鱼草花研末,麻油调搽患处。(《湖南药物志》)⑤治痈疽疔毒:醉鱼草花、蛇葡萄根、马鞭草各等分碾成细末,蜂蜜调敷。(《常用中草药配万》
,醉鱼草花的出处,醉鱼草花的别名,醉鱼草花的处方,醉鱼草花的来源,醉鱼草花的原形态,醉鱼草花的生境分布,醉鱼草花的栽培,醉鱼草花的制法,醉鱼草花的性状,醉鱼草花的化学成分,醉鱼草花的药理作用,醉鱼草花的毒性,醉鱼草花的鉴别,醉鱼草花的含量测定,醉鱼草花的炮制,醉鱼草花的性味,醉鱼草花的归泾,醉鱼草花的功能主治,醉鱼草花的用法用量,醉鱼草花的注意事项,醉鱼草花的规格,醉鱼草花的贮藏,醉鱼草花的制剂,醉鱼草花的复方,醉鱼草花的各家论述,醉鱼草花的临床应用,醉鱼草花的备注,,醉鱼草花,出处,别名,处方,来源,原形态,生境分布,栽培,制法,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鉴别,含量测定,炮制,性味,归泾,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规格,贮藏,制剂,复方,各家论述,临床应用,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