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本草》:暗鳞鳞毛蕨

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实际拼音:

àn Lín Lín Máo Jué

英文名:

Dark-scale Wood Fern

来源:

药材基源:为鳞鳞毛蕨科植物暗鳞鳞毛蕨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yopteris cycadina (Franch.et Sav.)C.Chr.[Aspidium cycadinum Franch.et Sav.;D.atrata(Wall.)Ching]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除去叶及杂质,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植株高50-60cm。根茎短而直立,连同叶柄基部密被褐棕色、阔披针形大鳞片。叶簇生;叶柄长25-35cm,沉禾秆色,向上连同叶轴密被黑褐色、长钻形鳞片;叶片纸质,披针形或阔披针形,长达30cm,中部宽约15cm,先端急缩狭成尾状渐尖并为羽裂,基部稍变狭,一回羽状;羽片长披针形,中部的长8-12cm,宽1.2-1.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粗锯齿或浅裂,下部数对羽片渐缩短;中脉羽状,侧脉单一,两面明显。孢子囊群圆形,背生于小脉上部,在中脉两侧排成不整齐的1-2行;囊群盖圆肾形,棕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2500m的山坡林下或溪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东到台湾、西南达西藏,西北至陕西秦岭地区。

性味:

苦;寒

归经:

肝、肾、大肠三经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驱虫。主功能性子宫出血;蛔虫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驱除蛔虫。


,暗鳞鳞毛蕨的出处,暗鳞鳞毛蕨的别名,暗鳞鳞毛蕨的处方,暗鳞鳞毛蕨的来源,暗鳞鳞毛蕨的原形态,暗鳞鳞毛蕨的生境分布,暗鳞鳞毛蕨的栽培,暗鳞鳞毛蕨的制法,暗鳞鳞毛蕨的性状,暗鳞鳞毛蕨的化学成分,暗鳞鳞毛蕨的药理作用,暗鳞鳞毛蕨的毒性,暗鳞鳞毛蕨的鉴别,暗鳞鳞毛蕨的含量测定,暗鳞鳞毛蕨的炮制,暗鳞鳞毛蕨的性味,暗鳞鳞毛蕨的归泾,暗鳞鳞毛蕨的功能主治,暗鳞鳞毛蕨的用法用量,暗鳞鳞毛蕨的注意事项,暗鳞鳞毛蕨的规格,暗鳞鳞毛蕨的贮藏,暗鳞鳞毛蕨的制剂,暗鳞鳞毛蕨的复方,暗鳞鳞毛蕨的各家论述,暗鳞鳞毛蕨的临床应用,暗鳞鳞毛蕨的备注,,暗鳞鳞毛蕨,出处,别名,处方,来源,原形态,生境分布,栽培,制法,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鉴别,含量测定,炮制,性味,归泾,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规格,贮藏,制剂,复方,各家论述,临床应用,备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