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草药汇编》:紫金牛

实际拼音

Zǐ Jīn Niú

别名:

矮地菜、矮茶风、矮脚樟、平地木、地青杠、四叶茶、五托香、火炭酸、老勿大、千年不大、千年矮、不出林

来源:

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紫金牛Ardisia japonica (Hornsted) Blume,以全株入药。四季可采,晒干。

性味:

辛,平。

功能主治:

止咳化痰,祛风解毒,活血止痛。用于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小儿肺炎,肺结核,肝炎,痢疾,急性肾炎,尿路感染,通经,跌打损伤,风湿筋骨痛;外用治皮肤搔痒,漆疮。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中药大辞典》:紫金牛

出处:

《本草图经》

实际拼音:

Zǐ Jīn Niú

别名:

平地木、叶下红(《李氏草秘》),叶底红、矮脚樟(《杨春涯经验方》),矮茶、雪里珠、矮脚草、地茶(《植物名实图考长编》),矮茶荷(《草木便方》),矮茶风、地青杠(《分类草药性》),矮茶子(《天宝本草》),千年不大(《中国药植志》),叶下珍珠(《江西民间草药》),老不大(《浙江民间草药》),铺地凉伞、矮郎伞(《广西药植名录》),矮脚茶、阴山红、映山红、野枇杷叶(《上海常用中草药》),矮地茶(《湖南药物志》)。

来源:

为紫金牛科植物紫金牛茎叶。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原形态:

常绿小灌木,高10~30厘米。地下茎作匍匐状,具有纤细的不定根。茎单一,圆柱形,径约2毫米,表面紫褐色,有细条纹,具有短腺毛。叶互生,通常3~4叶集生于茎梢,呈轮生状;叶柄长5~10毫米,密被短腺毛;无托叶;叶片椭圆形,长3.5~7厘米,宽1.5~3厘米,先端短尖,边缘具细锯齿,基部楔形,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紫色,老时带革质,除叶的中肋疏生细柔毛外,全体光滑。花着生于茎梢或顶端叶腋,2~6朵集成伞形;花两性;花萼5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或淡红色,5深裂,裂片卵形而先端锐尖,两面无毛,具有赤色斑点;雄蕊5;雌蕊1,子房球形,花柱细,顶端尖而弯曲。核果,球形,径5~10毫米,熟时红色,经久不落。花期7~8月。

本植物的根(紫金牛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

分布福建、江西、湖南、四川、江苏、浙江、贵州、广西、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

全株含挥发油0.1~0.2%。在去油后的残渣中分离得到镇咳有效成分矮茶素1号,即岩白菜素。还含有2-羟基-5-甲氧基-3-十五烯基苯醌等化合物及三萜类化合物。叶中含有槲皮甙、杨梅树皮甙、岩白菜素和冬青萜醇。

药理作用:

①止咳作用

煎剂及其提出物矮茶素1号对电刺激猫喉上神经所引起的咳嗽及氨水喷雾引起的小鼠咳嗽都有明显的止咳作用,矮茶素1号作用尤为显着,可能系矮地茶的主要止咳成分。它的止咳作用强度按剂量计算相当于可卡因的1/4~1/7,连续给猫用药23天也无耐受性。推测其止咳作用部位在中枢,可能在中脑。矮地茶和矮茶素1号对大鼠硫喷妥钠剂量无减少作用,对小鼠无明显止痛作用,大剂量对动物亦无催眠作用,中毒剂量对狗也无明显抑制呼吸作用,矮茶素1号对尼可刹米引起的呼吸兴奋无明显对抗。此药对咳嗽中枢的抑制可能是选择性的,对其他中枢并无明显的抑制。

②祛痰、平喘作用

矮地茶煎剂对小鼠灌胃有明显的祛痰作用(酚红法),作用强度与等计量桔梗相当,腹腔注射的效果更强,而对家兔眼结合膜无明显的刺激性,说明其祛痰作用可能系通过吸收作用产生的。祛痰有效成分可能是黄酮甙,矮茶素1号灌胃无祛痰作用,亦无明显的平喘作用(豚鼠组织胺喷雾法)。

③对气管-肺组织呼吸的影响

矮地茶有降低大鼠气管-肺组织耗氧量的作用,矮茶素1号作用于含硫氢基必需基团的酶体系,因而降低了组织呼吸,但作用不强。

④抗病毒作用

矮地茶水煎剂对金色葡萄球菌和流感病毒(鸡胚试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除去鞣质后即失去抗菌作用;挥发油及黄酮甙在体外虽有抑菌作用,但体内难以达到有效浓度。

⑤对大鼠试验性气管炎的作用

每日吸入二氧化硫产生慢性气管炎的大鼠,内服矮茶素1号有一定的预防及治疗作用,表现为杯状细胞减少,炎细胞浸润、肺气肿及肺萎缩程度减轻。

⑥体内过程

狗和人口服矮茶素1号后,吸收快,但不完全;排泄也快,口服后1小时尿中即出现原形药物。狗肌注大剂量后,血浓度高峰出现在给药后1~4小时,尿浓度高峰出现在2~7小时。以原形在尿中排泄的药物在12小时内排出大部分,但仅占给药总量的0.8~4.2%(对人还不足服药量的1%),说明此药在体内可能大部分进行变化,然后迅速经肾排泄。因此,在临床上其作用快而短。

毒性:

小鼠腹腔注射矮茶素1号的最小致死量为10克/公斤。粗黄酮甙给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1.31克/公斤,纯黄酮甙为0.84克/公斤,口服毒性低,用相当于临床用量的60~330倍连续进行60天的亚急性毒性试验表明,矮地茶及矮茶素1号对大鼠生长发育和各个主要脏器都无毒性作用。

性味:

苦,平。

①《植物名实图考》:”性寒。”

②《现代实用中药》:”苦,平。”

功能主治:

镇咳,祛痰,活血,利尿,解毒。治慢性气管炎,肺结核咳嗽咯血,吐血,脱力劳伤,筋骨酸痛,肝炎,立即,急慢性肾炎,高血压,疝气,肿毒。

①《李氏草秘》:”治偏坠疝气,捣汁冲酒服半碗。”

②《植物名实图考》:”治肿毒,血痢,解蛇毒,救中暑。”

③《草木便方》:”治风湿顽痹,肺痿久嗽。涂寒毒肿痛。”

④《分类草药性》:”治吐血,咳嗽,气痛。”

⑤《现代实用中药》:”为强壮剂,有止血作用。治肺结核咳嗽吐血;酒服,治跌打损伤,睾丸肿痛。”

⑥《上海常用中草药》:”活血止痛,利尿,健胃,止血。治湿热黄疸,肝炎,急性肾炎,膀胱炎,肺结核盗汗、咯血,脱力劳伤,筋骨酸痛,月经不调,副鼻窦炎。”

⑦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通经活血,凉血解毒。治肺痨咳血,刀伤出血,无名肿毒,月经不调,小儿疳积,痢疾,脱肛,习惯性流产,少乳,慢性肾炎,高血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4钱,大剂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吐血:叶底红二两(洗净,捣烂),猪肺一个(洗净)。将叶底红入肺管内,河、井水各三碗煮烂,至五更,去叶底红,连汤食之。(《杨春涯经验方》)

②治肺痈:紫金牛一两,鱼腥草一两。水煎,二次分服。(《江西民间草药》)

③治血痢:紫金牛茎叶,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④治肿毒:紫金牛茎叶,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⑤治跌打胸部伤痛:紫金牛全草一两,酒、水各半煎,二次分服。(《江西民间草药》)

临床应用:

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矮地茶是治疗慢性气管炎的有效药物之一。经过较广泛的临床验证,证明其疗效比较稳定。复方疗效更有提高。湖南省在1年内用单味矮地茶、矮茶素1号及以矮地茶为主的复方共治疗8294例,通过不同季节的反复验证,结果10天一个疗程的有效率为60~80%左右,显效率在25~35%上下。疗程延长,以及配合抗菌、平喘等中药或西药组成复方治疗,疗效均有所提高。矮地茶的主要作用是镇咳、祛痰,平喘作用不显着。其止咳作用甚快,2/3病例服药后3天内生效。矮茶素1号因在体内吸收快、排泄快,故作用时间短,但反复应用无明显耐药性。副作用少,仅少数病人有头痛、头昏,及胃部不适、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口干、胸闷等消化道反应,一般均较轻微,不影响服药。较大的治疗剂量对心、肝、肾亦无明显的毒性。剂量与用法:㈠矮地茶全株1.2两,水煎分3次服,10天为一疗程;亦可制成片剂、糖浆或冲剂服用。每日剂量如增至2两时,疗效未见提高,而减至5钱时,则疗效不显。㈡矮茶素1号有显著的镇咳和一定的祛痰作用,每日375毫克,3次分服,10天为一疗程。如每日剂量增至600毫克时,疗效未见提高,而副作用的发生率则明显增加。

②治疗肺结核

内服紫金牛丸,每日3~4次,每次3~4钱,每日总量为1.2两。单用或配合其他抗痨药物使用,共观察51例,其中单独使用34例,显效(空洞闭合或病灶吸收1/2以上)5例,有效(病灶吸收1/2以内或空洞缩小)22例;合并其他抗痨药使用17例,显效2例,有效8例。以对浸润型肺结核疗效最为显著。但病程短的疗效好,反之则差。两组疗效的差异,主要因病例选择不同,合用组病情重、病程长,且多数系经各种抗痨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例,故疗效较单用组为低。远期疗效尚待观察。此外,有用紫金牛配合穿破石、百部、白及、五指牛奶、桑白皮,或菝葜、白马骨,或十大功劳、天冬,组成复方治疗,效果亦佳。

③治疗溃疡病出血

一般以50%煎剂口服,每日100~200毫升;呕吐严重者以200%灭菌注射液60~100毫升(1日量)加入10%葡萄糖液或5%葡萄糖盐水中行静脉滴注,呕吐好转仍改为口服给药。观察5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出血,平均3.6天控制呕血和黑便;平均8天大便潜血转阴,最短者2天,长者20天。对伤寒并发肠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坏死性小肠炎,肺结核咯血,门静脉高压症致食道静脉破裂,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也有不同程度的止血作用。但以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最为理想,且以口服给药奏效快。

此外,复方矮地茶制剂对于上呼吸道炎症,成人和小儿肺炎,亦有较好的疗效。单味煎剂还曾用于预防传染性肝炎。另据报道,1例患者因肺结核服用紫金牛1月后引起皮肤多处黄染(巩膜不黄),经检查肝功能正常,印象为紫金牛黄皮症,停药半月后皮肤黄色消退。


,紫金牛的出处,紫金牛的别名,紫金牛的处方,紫金牛的来源,紫金牛的原形态,紫金牛的生境分布,紫金牛的栽培,紫金牛的制法,紫金牛的性状,紫金牛的化学成分,紫金牛的药理作用,紫金牛的毒性,紫金牛的鉴别,紫金牛的含量测定,紫金牛的炮制,紫金牛的性味,紫金牛的归泾,紫金牛的功能主治,紫金牛的用法用量,紫金牛的注意事项,紫金牛的规格,紫金牛的贮藏,紫金牛的制剂,紫金牛的复方,紫金牛的各家论述,紫金牛的临床应用,紫金牛的备注,,紫金牛,出处,别名,处方,来源,原形态,生境分布,栽培,制法,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鉴别,含量测定,炮制,性味,归泾,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规格,贮藏,制剂,复方,各家论述,临床应用,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