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萼梅
别名
梅、春梅、干枝梅、酸梅、乌梅
性味归经
味微酸、涩,性平;归肝、胃、肺经
药材分类
植物
,
功效作用
功能
疏肝解郁,和中,化痰。
主治
1、肝胃气痛:本品芳香行气入肝胃,能疏肝解郁,醒脾,理气和中。
2、梅核气:本品芳香行气,化痰散结。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3-5g。
化学成分
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苯甲醛、异丁香油酚,苯甲酸等。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拾遗》:“《百花镜》:开胃散邪,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蒸露点茶,生津止渴,解暑涤烦。”
2、《饮片新参》:“绿萼梅平肝和胃,止脘痛、头晕,进饮食。”
,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可与柴胡、佛手、香附等配伍,治疗肝胃气滞之胁肋胀痛,脘腹痞满,嗳气纳呆等。
2、可与半夏、厚朴、茯苓等同用,治疗痰气郁结之梅核气。
相关配伍
绿萼梅配玫瑰花:绿萼梅味微酸、涩,性平,具有疏肝解郁,和中,化痰之功;玫瑰花味甘微苦性温,疏肝解郁,活血止痛。二药均性平力缓,气味芳香疏理,配伍后,增强疏肝理气止痛之功。适用于肝胃气痛证。
鉴别用药
绿萼梅与娑罗子:二者均能疏肝理气和胃,皆可用治肝郁气滞、肝胃不和所致的胁肋脘腹胀痛、不思饮食等。绿萼梅疏肝悦脾,理气化痰,可用治痰气交阻所致的梅核气;娑罗子以宽中和胃为长,肝胃不和者多用。
,
功效作用
功能
疏肝解郁,和中,化痰。
主治
1、肝胃气痛:本品芳香行气入肝胃,能疏肝解郁,醒脾,理气和中。
2、梅核气:本品芳香行气,化痰散结。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3-5g。
化学成分
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苯甲醛、异丁香油酚,苯甲酸等。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拾遗》:“《百花镜》:开胃散邪,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蒸露点茶,生津止渴,解暑涤烦。”
2、《饮片新参》:“绿萼梅平肝和胃,止脘痛、头晕,进饮食。”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可与柴胡、佛手、香附等配伍,治疗肝胃气滞之胁肋胀痛,脘腹痞满,嗳气纳呆等。
2、可与半夏、厚朴、茯苓等同用,治疗痰气郁结之梅核气。
相关配伍
绿萼梅配玫瑰花:绿萼梅味微酸、涩,性平,具有疏肝解郁,和中,化痰之功;玫瑰花味甘微苦性温,疏肝解郁,活血止痛。二药均性平力缓,气味芳香疏理,配伍后,增强疏肝理气止痛之功。适用于肝胃气痛证。
鉴别用药
绿萼梅与娑罗子:二者均能疏肝理气和胃,皆可用治肝郁气滞、肝胃不和所致的胁肋脘腹胀痛、不思饮食等。绿萼梅疏肝悦脾,理气化痰,可用治痰气交阻所致的梅核气;娑罗子以宽中和胃为长,肝胃不和者多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冬末至次年早春采摘其初开放的花朵,摊开晒干即可。
保存方法
装在木箱或坛子中,加盖,置干燥处。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薔薇科梅属植物绿萼梅。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10m。树皮灰棕色,小枝细长,先端刺状。单叶互生;叶柄长1.5cm,被短柔毛;托叶早落;叶片椭圆状宽卵形,春季先叶开花,有香气,1-3朵簇生于二年生侧枝叶腋。花梗短;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花瓣5,白色或淡红色,直径约1.5cm,宽倒卵形;雄蕊多数。果实近球形,直径2-3cm,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核椭圆形,先端有小突尖,腹面和背棱上的沟槽,表面具蜂窝状孔穴。花期春季,果期5-6月。
分布区域
我国各地多已栽培,以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最多。
生长见习
梅的适应性较强,耐寒。喜温暖湿润气候,需阳光充足,花期温度对产量影响极大,低于-5–6℃或高于20℃对座果率有明显影响,年平均气温16-23℃,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mm以上的地区最适宜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好。怕涝,耐干旱,低洼多湿之地不宜栽植。
繁殖方式
用种子、嫁接、压条等方法繁殖。
栽培技术
1、种子繁殖:于6月采果后取种子秋播。或将种子沙藏越冬,翌年2-3月春播。因种子繁殖不易保持原品种特性,所以只作砧木或育种选种用。一般以嫁接繁殖为主。
2、嫁接繁殖:多采用枝接或芽接,砧木用杏、李、梅等实生苗。枝接宜于春季萌芽前进行,芽接应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进行,选阴天为宜,切忌在雨天。嫁接成活后,翌年春季萌芽前出圃定植。
病虫防治
1、病害有炭疽病,4月下旬发病,6-8月为盛发期。发病前喷1:1:100-150波尔多液1-2次,以保护新梢;发病后喷洒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每隔7天1次,喷2-3次。
2、虫害有桃红颈天牛,蛀食树干,严重时主干蛀空,植株枯死。防治方法,人工捕杀成虫或用黑光灯诱捕成虫。桃粉蚜可用2.5%溴氰菊酯2000-30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绿萼梅的功能,绿萼梅的主治,绿萼梅的功效,绿萼梅的用法用量,绿萼梅的价格,绿萼梅的临床应用,绿萼梅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