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草药汇编》:藤仲

实际拼音:

Ténɡ Zhònɡ

别名:

毛叶藤仲、土杜仲、刹把龙喃、瓣裂鹿角藤

来源:

夹竹桃科鹿角藤属植物毛叶藤仲Chonemorpha valvata Chatt.,以茎皮入药。全年可采,切片,晒干或研粉。

性味:

淡,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

祛风活络,接骨,止血。用于风湿关节痛;外用治外伤出血,骨折。

用法用量:

干品1两,泡酒半斤,每日1次,每次15毫升;外用适量,研细粉撒或酒调成糊状敷患处。


《中华本草》:藤仲

出处:

出自《云南中草药》

实际拼音:

Ténɡ Zhònɡ

别名:

大叶鹿角藤、枪花药、土杜仲、金丝杜仲、大杜仲、杜仲、银丝杜仲、九牛藤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夹竹桃科植物毛叶藤仲的根、茎及茎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onemorpha valvata Chatt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晒干。

原形态:

粗壮木质藤本。幼枝被黄色短柔毛,全林均具丰富乳汁。叶对生,宽卵形或近圆形,长15-30cm,宽10-20cm,先端急尖或浑圆,基部圆形,叶背被短柔毛;叶脉明显。顶生聚伞花序,花淡红色;花萼5裂至基部,裂片镊合状排列,内面基部具齿状腺体;花冠近高脚碟状,花冠筒内面被密柔毛,裂片向右覆盖;雄蕊着生于花冠筒中部,花药箭头状,花丝被微柔毛;花盘环状,先端浅裂;于房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花柱丝状,先端被微毛。蓇葖双生并行。种子扁平,先端有长绢质种毛。花期春、夏季,果期秋、冬季。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0-1600m的山地密林中、沟谷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南部。

性味:

甘;微苦;性微温;小毒

功能主治:

祛风活络;止血。主风湿关节痛;骨折;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各家论述:

《云南中草药》:止血生肌,舒筋活络。


《中药大辞典》:藤仲

出处:

《云南中草药》

实际拼音:

Ténɡ Zhònɡ

别名:

枪花药(《云南中草药》),毛叶藤仲、大叶鹿角藤(《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刹抱龙喃(傣名)。

来源:

为夹竹桃科植物瓣裂鹿角藤根、茎茎皮。全年可采。

原形态:

粗壮木质藤本,长达10米,全体密被黄色绒毛,幼枝有乳汁。大型单叶对生,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约15~30厘米,宽10~20厘米,先端浑圆或略尖,基部浑圆,脉明显,全缘。聚伞花序顶生或假腋生,花大,白色或淡红色;萼5裂,内面有腺体1轮;花冠高脚碟状,喉部秃净,裂片阔,左向旋转排列;雄蕊着生于冠管的顶部,花药箭头形,延长,粘合而紧贴柱头,室下部有短距。蓇葖果对生,长约20厘米,劲直坚硬,种子多数,顶端有束毛。

生境分布:

生于沟谷密林较阴湿处。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

甘淡,平,有毒。

①《云南中草药》:”淡,平,有毒。”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味甘苦,性微温。”

功能主治:

《云南中草药》:”止血生肌,舒筋活络。”

复方:

①治外伤出血:藤仲研末,撒布患处。

②治骨折:藤仲研末,用酒调或糊状,外敷。

③治风湿:藤仲一两。泡酒半斤,浸泡三天,日服一次,每次15毫升。(选方出《云南中草药》)


,藤仲的出处,藤仲的别名,藤仲的处方,藤仲的来源,藤仲的原形态,藤仲的生境分布,藤仲的栽培,藤仲的制法,藤仲的性状,藤仲的化学成分,藤仲的药理作用,藤仲的毒性,藤仲的鉴别,藤仲的含量测定,藤仲的炮制,藤仲的性味,藤仲的归泾,藤仲的功能主治,藤仲的用法用量,藤仲的注意事项,藤仲的规格,藤仲的贮藏,藤仲的制剂,藤仲的复方,藤仲的各家论述,藤仲的临床应用,藤仲的备注,,藤仲,出处,别名,处方,来源,原形态,生境分布,栽培,制法,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鉴别,含量测定,炮制,性味,归泾,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规格,贮藏,制剂,复方,各家论述,临床应用,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