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本草》:母猪草
实际拼音:
Mǔ Zhū Cǎo
别名:
山黄连
来源: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耳状人字果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chocarpum auriculatum(Franch.)W.T.Wang et Hsiao[Isopyrum auriculatum Franch.;I.delavayi Franc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
耳状人字果,多年生直立草本,无毛。根状茎横走,黑褐色,质坚硬,有多数细根。基生叶少数,在果期常枯萎;叶柄长5-11cm;叶为二回鸟趾状复叶;中央一回指片菱形,长1.8-6cm,宽1.5-5cm,中上部有浅牙齿,侧生指片有小叶2枚,小叶不等大,上面小叶斜卵形,下面小叶斜卵圆形;茎生叶2-4枚,似基生叶;叶柄长2-5cm。复单歧聚伞化序,长7-19cm,有1-7朵花;下部苞片叶状;花梗长2.5-3.5cm;花两性,萼片5,花瓣状,白色,倒卵状,椭圆形,长5-9mm,宽3-5.5mm,先羰钝;花瓣5,金黄色,长约4mm,瓣片宽倒卵圆形,长、宽均1.5mm,先端微凹或全缘,下部有细长的扑;雄蕊约20,长5-6mm,花药0.6mm;心皮2,基部合生。蓇葖果2,狭倒卵状披针形,长11-15mm,叉状分开,喙长约2mm。种子8-9里,近圆形,直径约1mm,黄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阴处潮湿地,或疏林下岩石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云南。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除湿;解毒散结;止咳化痰。主湿热黄疸;痈肿疮毒;瘰疬;痰热咳嗽;癫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捣烂敷。
,母猪草的出处,母猪草的别名,母猪草的处方,母猪草的来源,母猪草的原形态,母猪草的生境分布,母猪草的栽培,母猪草的制法,母猪草的性状,母猪草的化学成分,母猪草的药理作用,母猪草的毒性,母猪草的鉴别,母猪草的含量测定,母猪草的炮制,母猪草的性味,母猪草的归泾,母猪草的功能主治,母猪草的用法用量,母猪草的注意事项,母猪草的规格,母猪草的贮藏,母猪草的制剂,母猪草的复方,母猪草的各家论述,母猪草的临床应用,母猪草的备注,,母猪草,出处,别名,处方,来源,原形态,生境分布,栽培,制法,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鉴别,含量测定,炮制,性味,归泾,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规格,贮藏,制剂,复方,各家论述,临床应用,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