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石首鱼鲞

出处:

《食疗本草

实际拼音:

Shí Shǒu Yú Xiǎnɡ

别名:

白鲞(《尔雅翼》),鲞鱼(《纲目》)。

来源:

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小黄鱼干制品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石首鱼”条。

性味:

《本草汇言》:”味甘,气平,无毒。”

归经:

《本草汇言》:”入手、足太阴经。”

功能主治:

开胃、消食,健脾,补虚。治食积腹胀,泻痢。

①《食疗本草》:”消宿食,主中恶。”

②《开宝本草》:”炙食之,主消瓜成水,亦主卒腹胀,食不消,暴下痢。”

③《随息居饮食谱》:”开胃醒脾,补虚活血,为病人产后食养之珍。”

复方:

治蜈蚣咬伤:白鲞皮贴之。(《集成方》)


《中华本草》:石首鱼鲞

出处:

出自《食疗本草》。

实际拼音:

Shí Shǒu Yú Xiǎnɡ

英文名:

dried Large Yellow Croaker or dried Small Yellow croaker

别名:

白鲞、鲞鱼

来源:

药材基源: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或小黄鱼的干制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 2.Pseudosciaena polyactis Bleeker

采收和储藏:在鱼汛期捕捞,捕后,除去内脏,洗净,晒干。

原形态:

1.大黄鱼,体侧扁,一般体长为40-50cm,大者长达75cm。头较大,具发达粘液腔。吻钝尖,有4个吻孔。眼中大,侧上位,眼间隔圆凸。口前位,宽阔而斜,下颌稍突出牙细尖,上凳牙多行,外行牙稍扩大;下颌牙2行,内行牙较大。颏部具4个不明显小孔。前鳃盖骨边缘有细锯齿,鳃盖骨后端有一扁棘,鳃孔大,鳃耙(8-9)+(16-18),细张。头部和体的前部被圆鳞;后部被栉鳞。侧线鳞56-58(8-9/8)。背鳍鳍条部及臀鳍鳍膜上被小圆鳞。体侧下部各鳞片均有一金黄色皮腺体。背鳍Ⅷ-Ⅸ,Ⅰ-31-34,连续,起点在胸鳍基部上方。臀鳍Ⅱ-8,第2鳍棘较长。胸鳍15-17。尾鳍楔形。鳔大,前端圆形,两侧具侧枝31-33对,每一侧枝最后分出的前后两小支等长,且互相平行。耳石梨形。体背面和上侧面黄褐色,唇橘红色。各鳍黄色或灰黄色。腹面金黄色。

2.小黄色,体侧扁,一般体长23-26cm,大者可长达50cm。外形与大黄鱼近似。主要差别如:鳃耙10+(8-20)。侧线鳞50-62(5-6/8),背鳍Ⅸ-Ⅹ,Ⅰ-31-36。臀鳍II-9-10。鳔大,前部圆,两侧具侧枝26-32对,每一侧枝最后分出的前、后两小支不等长;后小支短,前小枝细长。耳石梨形,较小。体黄褐色,唇橘色,各鳍灰黄色,腹面金黄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为暖温性回游鱼类。栖息于60m以内近海的中下层。喜集群,食性广,主要摄食小型鱼类、节肢类等动物。能发声,生殖期更盛。一生能多次产卵,产卵场均在河口附近或岛屿、内湾近岸浅清洁工我。产卵期分春秋二季。怀卵量一般为20万-50万粒,卵浮性,球形,很1.19-1.55mm,有无色油球1个。秋冬随水温下降。鱼群向南回游越冬。

2.为温水性底层鱼类。喜栖息于软泥或泥沙质海底。食性广。能发声,在生殖期常发出“咯咯”、“沙沙”声。生殖期在北方海区于4-5月间产卵,怀卵量平均为7万-15万粒,卵浮性,球形,直径1-1.45mm,有油球1个。秋末冬初,鱼群南下作适温回游。

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黄海、东海和南海。

2.我国分布于渤海、黄海和东海。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健脾补虚;开胃消食;解毒止痢。主病后体虚;食欲不振;食积腹胀;泄泻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100-200g。

各家论述:

1.《纲目》:陆文量《菽园杂记》云,痢疾最忌油腻生冷,惟白鲞宜食,此说与《本草》主下痢相合。盖鲞饮咸水而性不热,且无脂不腻,故无热中之患,而消食理肠胃也。

2.《本草汇言》:陈五占曰,石首鱼,有养脾理肺之功,故《开宝》方治久病胃虚食减,不能进厚味者。以此鲞白水煮烂食之,其性不热不寒,不克不腻,能消故滞,能补新清,健利肠胃,为肠虚胃弱人必需用之,诚药食中之良品也。

3.《峨嵋药植》:敷治疮毒。


,石首鱼鲞的出处,石首鱼鲞的别名,石首鱼鲞的处方,石首鱼鲞的来源,石首鱼鲞的原形态,石首鱼鲞的生境分布,石首鱼鲞的栽培,石首鱼鲞的制法,石首鱼鲞的性状,石首鱼鲞的化学成分,石首鱼鲞的药理作用,石首鱼鲞的毒性,石首鱼鲞的鉴别,石首鱼鲞的含量测定,石首鱼鲞的炮制,石首鱼鲞的性味,石首鱼鲞的归泾,石首鱼鲞的功能主治,石首鱼鲞的用法用量,石首鱼鲞的注意事项,石首鱼鲞的规格,石首鱼鲞的贮藏,石首鱼鲞的制剂,石首鱼鲞的复方,石首鱼鲞的各家论述,石首鱼鲞的临床应用,石首鱼鲞的备注,,石首鱼鲞,出处,别名,处方,来源,原形态,生境分布,栽培,制法,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鉴别,含量测定,炮制,性味,归泾,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规格,贮藏,制剂,复方,各家论述,临床应用,备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