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典》:乌药

乌药


实际拼音:

Wū Yào

英文名:

RADIX LINDERAE

别名:

天台乌、台乌、矮樟、香桂樟、铜钱柴、班皮柴

来源:

本品为樟科植物乌药Lindera aggregata (Sims)Kosterm. 的干燥块根。全年均可采挖,除去细根,洗净,趁鲜切片,晒干,或直接晒干。

性状:

本品多呈纺锤状,略弯曲,有的中部收缩成连珠状,长6~15cm,直径1~3cm;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纵皱纹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硬。切片厚0.2~2mm,切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射线放射状,可见年轮环纹,中心颜色较深。气香,味微苦、辛,有清凉感。

质老、不呈纺锤状的直根,不可供药用。

鉴别:

(1)本品粉末黄白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长圆形或卵圆形,直径4~39μm,脐点叉状、人字状或裂缝状;复粒由 2~4 分粒组成。木纤维淡黄色,多成束,直径20~30μm,壁厚约5 μm,有单纹孔,胞腔含淀粉粒。韧皮纤维近无色,长梭形,多单个散在,直径15~17μm,壁极厚,孔沟不明显。具缘纹孔导管直径约至68μm,具缘纹孔排列紧密。木射线细胞壁稍增厚,纹孔较密。油细胞长圆形,含棕色分泌物。

(2)取本品粉末3g,加石油醚(30~60℃)30ml,振摇,放置过夜,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油醚 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乌药对照药材3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D)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H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醋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56:4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5nm。理论板数按乌药醚内酯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乌药醚内酯对照品10mg,置100m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ml,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乌药醚内酯40μg)。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粗粉约1g〔同时另取本品粗粉测定水分(附录Ⅸ H第二法)〕,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醚50ml,提取4小时,提取液挥干,残渣用甲醇分次溶解,转移至5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乌药醚内酯(C15H16O4)不得少于0.030%。

炮制:

除去杂质;未切片者,除去细根,大小分开,浸透,切薄片,干燥。

性味:

辛,温。

归经:

归肺、脾、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

顺气止痛,温肾散寒。用于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痛经。

用法用量:

3~9g。

注意事项:

质老、不呈纺锤状的直根,不可供药用。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蛙。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乌药

出处:

1.《本草纲目拾遗》:乌药,生岭南邕州、容州及江南。树生似茶,高丈余。一叶三丫,叶青阴白。根状似山芍药及乌樟根,色黑褐,作车毂纹,横生。八月采根,直者不用。

2.《本草图经》:乌药,木似茶槚,高五、七尺。叶微圆而尖,作三丫,面青背白。四、五月开细花,黄白色,六月结实。(根)如山芍药,而有极粗大者,又似钓樟根,然根有二种,岭南者黑褐色而坚硬,天台者白而虚软,并八月采。根似作车毂形如连珠状者佳,

实际拼音:

Wū Yào

英文名:

Combined Spicebush Root, Root of Combined Spicebush

别名:

旁其、天台乌药、鳑魮、矮樟、矮樟根、铜钱柴、土木香、鲫鱼姜、鸡骨香、白叶柴

来源: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乌药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ndera aggregata(Sims.)Kosterm.[L.strychnifolia(Sieb.et Zucc.)F.-Vill.]

采收和储藏:冬春季采挖根,除去细根,洗净晒干,称“乌药个”。趁鲜刮去棕色外皮,切片干燥,称“乌药片”。

原形态:

乌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4-5m。根木质,膨大粗壮,略成念珠状。树皮灰绿色。小枝幼时密被锈色短柔毛,老时平滑无毛;茎枝坚韧,不易断。叫互生,革质,椭圆形至广倒卵形,长3-8cm,宽1.5-5cm,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全缘,上面绿色,有光泽,除中脉外,均光滑无毛,下面灰白色,被淡褐色长柔毛,后变光滑,叶脉3条,基出,极明显;叶柄短,有短柔毛。伞形花序腋生,几无总梗;小花梗长1.5-3mm,被毛,簇生多数小花;花单性,雌雄异株,黄绿色;花被6片,大小几相等,广椭圆形,雄花有雄蕊9枚,排成3轮,最内一轮的基部有腺体,花药2室;雌花有退化雄蕊多枚,子房上位,球形,1室,胚珠1枚。核果近球形,初绿色,成熟后变黑色。花期3-4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山坡灌木林中或林缘以及山麓、旷野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四川等地。

栽培:

1.生物学特性 喜亚热带气候,适应性强。以在阳光充足,土质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栽培为宜。

2.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果实9-10月成熟,采摘后沙藏。翌春播种,幼苗生长缓慢,苗高30cm以上移栽。

性状:

1.性状鉴别 乌药个,根纺锤形或圆形,略弯曲,有的中部收缩呈连珠状,习称“乌药珠”,长5-15cm,直径1-3cm。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有细纵皱纹及稀疏的细根痕。质极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芳香,味微苦、辛,有清凉感。

乌药片为横切圆形薄片,厚1-5mm,或更薄,切面黄白色至淡棕黄色而微红,有放射状纹理和年轮。质脆。

以个大、肥壮、质嫩、折断面香气浓郁者为佳;质老、不呈纺锤形的直根,不供药用。

2.显微鉴别 根(直径1.4cm)横切面:木栓层为5-6列木栓细胞,多破裂。皮层狭窄,散有较多的椭圆形油细胞,内含黄色挥发油滴。韧皮部常有单个纤维及油细胞散在。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占根的绝大部分,年轮明显;导管呈径向稀疏排列;木纤维发达,根中央尤甚;木射线宽1列细胞;油细胞少见。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有的含黄色内含物。

3.粉末特征 黄白色。①淀粉粒单粒类球形、长圆形或卵圆形,直径4-39μm,脐点叉状、人字状或裂缝状;复粒由2-4个分粒组成。②木纤维淡黄色,直径20-30μm,壁厚约5μm,有单纹孔。③韧皮纤维无色,长梭形,直径15-17μm,壁极厚,孔沟不明显。④具缘纹孔导管直径约至68μm,具缘纹孔排列紧密。⑤油细胞长圆形,含棕色分泌物。⑥射线细胞壁稍增厚,纹孔较密。

化学成分:

根茎含钓樟醇(Linderol,即龙脑Borneol)、倍半萜成分:钓樟环氧内酯(Linderane)、钓樟内酯(Linderalactone)、异钧樟内酯(Isolinderalactone)、新钓樟内酯(Neolinderalactone)。钓樟揣内酯(Lindestrenolide)、去氢钓樟揣内酯、钓樟烯醇(Linderene)、钓樟烯(Lèndenene、钓樟烯酮(Lindenenone)、钓樟揣烯(Lindestrene)、钓樟烯醇乙酸酯(Linderene acetate)、异氧化钓樟素(Isolinderoxide)、乌药酸(Linderaic acid,C15H18O3)、钓樟薁(Linderazulene)、兰香油奥(Chamazulene)等。尚含新木姜子碱(Laurolitsine)。

药理作用:

1.挥发油的兴奋作用:内服时,有兴奋大脑皮质的作用,并有促进呼吸,兴奋心肌,加速血循环,升高血压及发汗的作用。局部外用使局部血管扩张,血循环加速,缓和肌肉痉挛性疼痛。

2.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3.对消化道的影响:有报导乌药对胃肠平滑肌有双重作用,此外,乌药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

4.止血作用:体外实验证明,乌药干粉能明显缩短家兔血浆再钙化时间,促进血凝及良好的止血作用。

5.其它作用:用乌药长期喂大鼠,可使体重增加,并对小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其龙脑可发汗、兴奋、镇痉、驱虫等。

鉴别:

理化鉴定:薄层层析:取本品粉末适量,用挥发油测定器提得挥发油。吸取一定量,加少量醋酸乙酯稀释,供点样用,以龙脑、β-蒎烯为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己烷-乙酸乙酯(85:15)展开15cm。喷以5%香草醛浓硫酸试液。样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显相同的色斑。

炮制:

1.拣去杂质,分开大小条,用水泡透,根据季节注意换水,防止发臭,及时捞出切片。如已在鲜时切片者,筛去灰屑。

2.炒制:取净乌药片,用文火炒至深黄色取出。

3.麸制:取净乌药片,用麦麸炒至微黄,筛去麦麸即得。

4.醋制:取乌药片与醋拌匀,略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带焦斑为度,取出放凉。每乌药500g,用醋60g。

5.酒制:取乌药片,加黄酒拌匀,闷润至酒尽时,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放干,每乌药500g,用黄酒60g。

6.盐制:取麦麸,炒热,加入经盐水润半小时的乌药片,炒3-4分钟至呈淡黄色,筛去麦麸即可。每乌药16kg,用盐0.4kg,开水2kg,麦麸2kg。

性味:

辛;温

归经:

脾;胃、肝、肾、膀胱

功能主治:

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主胸胁满闷;脘腹胀痛;头痛;寒疝疼痛;痛经及产后腹痛;尿频;遗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气虚及内热证患者禁服;孕妇及体虚者慎服。

复方:

1.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行气疏肝,散寒止痛,治寒凝气滞的小肠疝气,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坠肿痛,痛经。2.暖肝煎(《景岳全书》),用于肝肾阴寒,小腹疼痛,疝气等。3.四磨汤(《济生方》),行气降逆,宽胸散结,治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所致胸膈烦闷,上气喘急,心下痞满,不思饮食。4.乌药顺气散(《赤水玄珠》),行气宽胸,治七情忧思所致的胀满痞塞之证。5.排气饮(《沈氏尊生方》),行气消滞,治产后逆气,食滞胀痛。6.缩泉丸(《妇人良方》),温肾祛寒,缩尿止遗,主治下元虚冷,小便频数,小儿遗尿。7.五磨饮子(《医方集解》),顺气行滞。8.六磨汤(《证治准绳》),顺气行滞,调理肝脾,通便导滞,治情志失和,肝脾之气郁结导致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胸胁痞满,腹中胀痛,纳食减小。9.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祛瘀软坚,兼调脾胃,治气血凝结,脉络阻塞,血瘀日甚所致腹部积块,硬痛不移,面黯消瘦,纳减乏力,时有寒热,月事不行。

各家论述:

1.《本草抬遗》:主中恶心腹痛,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妇人血气,小儿腹中诸虫。

2.《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除一切冷,霍乱及反胃吐食,泻痢,痈疖疥癫,并解冷热。

3.王好古:理元气。

4.《纲目》:治中气,脚气,疝气,气厥头痛,肿胀喘息,止小便数及白浊。

5.《本草通玄》:理七情郁结,气血凝停,霍乱吐泻,痰食稽留。

6.《玉楸药解》:破瘀泄满,止痛消胀。

7.《本草衍义》:乌药,和来气少,走泄多,但不甚刚猛,与沉香同磨作汤,治胸腹冷气,甚稳当。

8.《纲目》:乌药,辛温香窜,能散诸气,故《惠民和剂局方》治七情郁结,上气喘急用四磨汤者,降中兼l,滞中带补也,《朱氏集验方》治虚寒小便频数缩泉丸,取其通阳明、少阴经也。

9.《本草经疏》:乌药,辛温散气,病属气虚者忌之。世人多以香附同用,治女人一切气病,不知气有虚有实,有寒有热,冷气、暴气用之固宜,气虚、气热用之,能无贻害耶。

10.《药品化义》:乌药,气雄性温,故快气宣通,疏散凝滞,甚于香附。外解表而理肌,内宽中而顺气。以之散寒气,则客寒冷痛自除;驱邪气则天行疫瘴即却;开郁气,中恶腹痛,胸膈胀满,顿然可减;疏经气,中风四肢不遂,初产血气凝滞,渐次能通,皆藉其气雄之功也。

11.《本草述》:按乌药之用,耳食者本于寇氏’走泄多’一语,以为专于辛散而已,如海藏谓其’理元气’,何以忽而不一绎也?如止于辛散,安得宿食能化,血痢能止,便数能节,症结能消,头风虚肿之可除,腹中有虫之可尽,妇人产后血逆及血海作痛之可疗,小儿积聚蛔虫及慢惊昏沉之可安,即《日华子》亦谓其功不能尽述者,是其徒以辛散为功乎?盖不等于补气之剂,亦不同于耗气之味,实有理其气之元,致其气之用者。使止以疏散为能,而不能密理致用,可谓能理气乎?丹溪每于补阴剂内入乌药叶,岂非灼见此味,于达阳之中而有和阴之妙乎?达阳而能和阴,则不等于耗剂矣。香附血中行气,乌药气中和血,离血而行气,是谓之耗,不谓之理,盖气本出于阴中之阳,达于阳中之阴也。

12.《本草新编》:乌药,产妇虚而胎气不顺者,切不可用,用则胎立堕。人以为顺气用之,谁知乌药能顺胎气之实,而不顺胎气之虚乎?不独胎气,凡气虚者,俱不能顺,惟血虚而带郁滞者宜之耳。

13.《本草求真》:乌药,功与木香、香附同为一类,但木香苦温,入脾爽滞,用于食积则宜;香附辛苦,入肝、胆二经,开郁散结,每于优郁则妙;此则逆邪横胸,无处不达,故用以为胸腹逆邪要药耳。


《中药大辞典》:乌药

出处:

《本草拾遗》

实际拼音:

Wū Yào

来源:

为樟科植物乌药。冬、春二季采挖;以初夏采者粉性大,质量好。挖取后,除去须根,洗净晒干,商品称为”乌药个”。如刮去栓皮,切片,烘干者,称为”乌药片”。

原形态:

乌药,又名:旁其(《本草拾遗》),鳑魮、矮樟(《纲目》),香叶子树、白叶柴、吹风散、青竹香、钱蜞柴、钱柴头、盐鱼子柴。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4~5米。根木质,膨大粗壮,略成念珠状。树皮灰绿色。小枝幼时密被锈色短柔毛,老时平滑无毛;茎枝坚韧,不易断。叶互生,革质,椭圆形至广倒卵形,长3~8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全缘,上面绿色,有光泽,除中脉外,均光滑无毛,下面灰白色,被淡褐色长柔毛,后变光滑,叶脉3条,基出,极明显;叶柄短,有短柔毛。伞形花序腋生,几无总梗;小花梗长1.5~3毫米,被毛,簇生多数小花;花单性,雌雄异株,黄绿色;花被6片,大小几相等,广椭圆形,雄花有雄蕊9枚,排成3轮,最内一轮的基部有腺体,花药2室;雌花有退化雄蕊多枚,子房上位,球形,1室,胚珠1枚。核果近球形,初绿色,成熟后变黑色。花期3~4月。果期10~11月。

本植物的叶(乌药叶)、果实(乌药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

生于荒山灌木林中或高草丛中阳光充足、土壤肥沃处。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湖南、陕西等地。

性状:

①乌药个

呈纺锤形,略弯曲,两头稍尖,中部膨大,或成连珠状,长10~15厘米;膨大部直径1~2厘米。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须根残痕,具纵皱及横裂纹,质坚硬,不易折断,横切面类圆形,浅棕色而微红,稍显粉性,中心色较深,外层皮部棕色,甚薄;木质部有放射状纹理及环纹。气微香,味微辛苦.以连珠状、质嫩、粉性大、横断面浅棕色者为佳。

②乌药片

分薄片与厚片,均为类圆形片状,厚片有时斜切成椭圆形,直径1~2厘米,厚约1.5毫米;薄片厚1毫米以下。平整而有弹性。切面黄白色至淡棕色而微红,有放射状纹理及环纹。以平整不卷、色淡、无黑斑、不破碎者为佳。

主产浙江、湖南、安徽、广东、广西。此外,湖北、江西、陕西、四川、云南、福建等地亦产。习惯以浙江天台所产者品质最佳,故称”天台乌药”或”台乌药”。

化学成分:

根含多种倍半萜类成分香樟烯、香樟内酯、羟基香樟内酯、乌药醇、乌药醚、异乌药醚、乌药酮。

炮制:

拣去杂质,分开大小条,用水泡透,根据季节注意换水,防止发臭,及时捞出切片。如已在鲜时切片者,筛去灰屑。

性味:

辛,温。

①《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②《药品化义》:”味辛带微苦,性温。”

归经:

入脾、肺、肾、膀胱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阳明、少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二经。”

③《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④《本草从新》:”上入脾、肺,下通膀胱与肾。”

功能主治:

顺气,开郁,散寒,止痛。治气逆胸腹胀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脚气,小便频数。

①《本草拾遗》:”主中恶心腹痛,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妇人血气,小儿腹中诸虫。”

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除一切冷,霍乱及反胃吐食.泻痢,痈疖疥癞,并解冷热。”

③王好古:”理元气。”

④《纲目》:”治中气,脚气,疝气,气厥头痛,肿胀喘息,止小便数及白浊。”

⑤《本草通玄》:”理七情郁结,气血凝停,霍乱吐泻,痰食稽留。”

⑥《玉楸药解》:”破瘀泄满,止痛消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磨汁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气虚、内热者忌服。

①《医学入门》:”疏散宣通,甚于香附,不可多服。”

②《本草经疏》:”病属气虚者忌之。””妇人月事先期,小便短赤,及咳嗽内热,口渴,口干、舌苦,不得眠,一切阴虚内热之病,皆不宜服。”

③《本经逢源》:”不可见火。”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复方:

①治风气攻疰四肢,骨节疼痛,遍身顽麻,头目旋晕;瘫痪,语言蹇涩,筋脉拘挛;脚气步履艰难,脚膝软弱;妇人血风,老人冷气,上攻胸臆,两胁刺痛,心腹膨胀,吐泻肠呜:麻黄(去根、节)、陈皮(去瓤)、乌药(去木)各二两,白僵蚕(去丝、嘴,炒)、川芎、枳壳(麸炒)、甘草(炒)、白芷、桔梗各一两,干姜(炮)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七分,温服。(《局方》乌药顺气散)

②治冷气、血气、肥气、息贲气、伏梁气、奔豚气,抢心切痛,冷汗,喘息欲绝:天台乌药(小者,酒浸一夜,炒)、茴香(炒)、青橘皮(去白,炒)、良姜(炒)。等分为末,温酒、童便调下。(《卫生家宝方》)

③治心腹气痛:乌药,水磨浓汁一盏,入橘皮一片,苏一叶,煎服。(《濒湖集简方》)

④治胀满痞塞,七情忧思所致:天台乌药、香附、沉香、砂仁、橘红、半夏,为末。每服二钱,灯心汤调。(《亦水玄珠》乌药顺气散)

⑤治浑身胀痛,气血凝滞者:香附(盐、酒、便、醋四分制之)、乌药,共细末,酒下四、五分。(《慎斋遗书》香附散)

⑥治七情伤感,上气喘息,妨闷不食:人参、槟榔、沉香、天台乌药。上药各浓磨水,和作七分盏,煎三、五沸,放温服。(《济生方》四磨汤)

⑦治气厥头痛,妇人气盛头痛及产后头痛:川芎藭、天台乌药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葱、茶调下。(《纲目》)

⑧治产后逆气,食滞胀痛:陈皮、藿香、枳壳各钱半,厚朴一钱,泽泻、乌药、香附各二钱,木香七分至一钱,煎服。(《沈氏尊生书》排气饮)

⑨治胎前产后血气不和,腹胀痛:乌药、香附、当归、川芎(俱酒炒)各三钱。水煎服。(《本草切要》)

⑩治产后腹痛:天台乌药、杜当归,为末,豆淋酒调下。(《朱氏集验医方》乌药散)

⑾治小肠疝气乌药一两,升麻八钱。水二钟,煎一钟,露一宿,空心热服。(《孙天仁集效方》)

⑿治干湿脚气乌药一两,莳萝一分(二味炒令黄色)。同为末,温酒下二钱。若是干脚气,用苦楝子一个,柏浆水一升,煎至五合,调下。(《博济方》乌药散)

⒀治脚气掣痛,初发时:土乌药,不犯铁器,布揩去土,瓷瓦刮屑,好酒浸一宿,次早空心温服,溏泄即愈,入麝少许尤佳,痛入腹者,以乌药同鸡子,瓦罐中水煮一日,去鸡子,切片蘸食,以汤送下。(《永类钤力》)

⒁治肾经虚寒,小便滑数及白浊等疾:天台乌药(细锉)、益智子(大者,去皮,炒)。上等分,为末,别用山药炒黄为末,打糊丸,如梧桐子大,曝干。每服五十丸,嚼茴香数十粒,盐汤或盐酒下。(《魏氏家藏方》固真丹,即《妇人良方》缩泉丸)

⒂治小儿慢惊,昏沉或搐:乌药磨水灌之。(《济急仙方》)

⒃治小儿疳积:天台乌药、鸡内金、五谷虫各等分,加入青黛%5(例如台乌药净末用一两,青黛用五分)。共研细末,和匀。每晨空腹用温开水送服一至三钱,连服一月。(《浙江中医杂志》乌金散。12:32(560),1958)

⒄治泻血,血痢:乌药不以多少,炭火烧存性,捣罗为末,陈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圣济总录》乌金丸)

⒅治跌打损伤(背部伤尤宜):乌药一两,威灵仙五钱。水煎服。(《江西草药》)

⒆风湿麻痹。用乌药一百两、沈香五十两、人参三两、甘草四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空心服,姜盐汤送下。此方名”乌沈汤”。

⒇一切气痛。用乌药(酒浸一夜后炒)、茴香(炒)、青桔皮(去白,炒)、良姜(炒),等分为末,以温酒加童便调下。

(21)几种常见病。用香附、乌药,等分为末,每服一至二钱,饮食不进,姜枣汤送下;疟疾,干姜白盐汤送下;腹中有虫,槟榔汤送下;头风虚肿,茶汤送下;妇女冷气,米汤送下;产后血攻心、脾痛。童便送下;妇女血海痛,男子疝痛,茴香汤送下。

(22)小肠疝气。用乌药一两、升麻八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露一宿,煨热,空心服。

(23)脚气扯痛。用乌药刮屑,浸酒中一宿,次早空心温服。溏泄好愈。加麝香少许更好。

(24)血痢。用乌药烧存性,研为末,加陈米饭做成刃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

(25)咽喉闭痛。用生乌药,加酸醋二碗,煎成一碗,先噙后咽,吐出痰涎好愈。

备注:

广西地区另有一种乌药,植物为白胶木,形态与本种相似,主要区别:其老叶下面密生金黄色或锈色贴伏柔毛,有光泽。参见”千打锤”条。


,乌药的出处,乌药的别名,乌药的处方,乌药的来源,乌药的原形态,乌药的生境分布,乌药的栽培,乌药的制法,乌药的性状,乌药的化学成分,乌药的药理作用,乌药的毒性,乌药的鉴别,乌药的含量测定,乌药的炮制,乌药的性味,乌药的归泾,乌药的功能主治,乌药的用法用量,乌药的注意事项,乌药的规格,乌药的贮藏,乌药的制剂,乌药的复方,乌药的各家论述,乌药的临床应用,乌药的备注,,乌药,出处,别名,处方,来源,原形态,生境分布,栽培,制法,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鉴别,含量测定,炮制,性味,归泾,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规格,贮藏,制剂,复方,各家论述,临床应用,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