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本草》:柯榔

实际拼音:

Kē Lánɡ Mù

别名:

大叶子树、野火绳、大泡火绳、大毛叶子火绳。

来源:

药材基源:为椴树科植物一担柴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lona floribunda(Wall.)Craib[Grewia florbunda Wal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一担柴 小乔木,高8-10m。嫩枝被灰褐色星状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5-5.5cm;叶片阔倒卵状圆形或近圆形,长14-21cm,宽11-16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微心形,有时近先端有3-5浅裂,两面均被粗糙的灰褐色星状毛,下面较密;基出脉5-7条,网脉在下面突起。顶生圆锥花序长达27cm,花小,直径8mm;萼片披针形,长约4mm,外面被星状短茸毛;花瓣黄色,匙形,约与萼片等长,基部有腺体;雄蕊多数,约与花瓣等长;子房3-5室,花柱尖细,有毛,胚珠每室2-4颗。蒴果直径约5mm,有翅3-5条,翅长约5mm。花期6月,果期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000m的山地次生林里或林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南部。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透疹解毒。主斑疹透发不畅;麻疹不出;痈肿疮毒;脓成不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柯榔木的出处,柯榔木的别名,柯榔木的处方,柯榔木的来源,柯榔木的原形态,柯榔木的生境分布,柯榔木的栽培,柯榔木的制法,柯榔木的性状,柯榔木的化学成分,柯榔木的药理作用,柯榔木的毒性,柯榔木的鉴别,柯榔木的含量测定,柯榔木的炮制,柯榔木的性味,柯榔木的归泾,柯榔木的功能主治,柯榔木的用法用量,柯榔木的注意事项,柯榔木的规格,柯榔木的贮藏,柯榔木的制剂,柯榔木的复方,柯榔木的各家论述,柯榔木的临床应用,柯榔木的备注,,柯榔木,出处,别名,处方,来源,原形态,生境分布,栽培,制法,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鉴别,含量测定,炮制,性味,归泾,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规格,贮藏,制剂,复方,各家论述,临床应用,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