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本草》:半边风
出处: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实际拼音:
Bàn Biān Fēnɡ
英文名:
Tsoong Pellionia
别名:
老虎斑
来源:
药材基源:为金缕梅科植物蕈树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tingia chinensis (Champ.)Oliv.ex Hance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
蕈树 常绿乔木,高20m。当年技无毛,干后陪褐色。叶互生,革质;叶柄长约1cm,无毛;托叶早落;叶倒卵状长圆形,长7-13cm,宽3-4.5cm,先端短急尖,有时略钝,基部楔形,边缘有钝锯齿,上面深绿色,干后稍发亮,下面浅绿色,无毛,侧脉约7对,在上下两面均突起。雄花组成短穗状花序,长约1cm,常多个再排成圆锥花序;雄蕊多数,近于无柄,花药倒卵形;雌花组成头状花序,单生或数个排成圆锥花序,有花15-26朵,花序柄长2-4cm;萼筒与子房连合,萼齿乳突状;子房下位,2室,藏在花序轴内,花柱2,长3-4mm,先端向外弯曲,有柔毛。头状果序近于球形,直径1.7-2.8cm;种子多数,褐色有光泽。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多生于海拔600-1000m的亚热带常绿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大小长短不一。表面灰白色,光滑。质坚硬,断面纤维性。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
叶含水晶兰甙(monotropein),车叶草甙(asperuloside)。
性味:
辛;温
归经:
心经
功能主治:
祛风湿;通经络。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用于疔疮肿毒。
,半边风的出处,半边风的别名,半边风的处方,半边风的来源,半边风的原形态,半边风的生境分布,半边风的栽培,半边风的制法,半边风的性状,半边风的化学成分,半边风的药理作用,半边风的毒性,半边风的鉴别,半边风的含量测定,半边风的炮制,半边风的性味,半边风的归泾,半边风的功能主治,半边风的用法用量,半边风的注意事项,半边风的规格,半边风的贮藏,半边风的制剂,半边风的复方,半边风的各家论述,半边风的临床应用,半边风的备注,,半边风,出处,别名,处方,来源,原形态,生境分布,栽培,制法,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鉴别,含量测定,炮制,性味,归泾,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规格,贮藏,制剂,复方,各家论述,临床应用,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