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刺莓果
出处:
《黑龙江中药》
实际拼音:
Cì Méi Guǒ
别名:
蔷薇果(东北)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的果实。果实在将成熟时摘下,立刻晒干,干后除去花萼,或把新鲜果实切成两半,除去果核,再行干燥。
原形态:
山刺玫,又名:刺玫蔷薇、野玫瑰。
落叶灌木,高0.8~2米。根木质,粗长,暗褐色。枝暗紫色,无毛,小枝及叶柄基部有成对的皮刺,刺稍弯曲或直。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9,长圆形或阔披针形,长1~3.5厘米,宽0.5~1.5厘米,先端尖或稍钝,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灰白色,有粒状腺点及短柔毛;叶柄有腺体;托叶宿存,长1厘米,下部2/3与叶柄合生。花单生或2~3朵;深红色,径约4厘米;萼片窄披针形,与花冠等长,全缘,果期时增大。果实球形或卵圆形,径1~1.5厘米,红色,具宿存萼。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于林缘开阔地及河岸边,山坡灌丛间及杂林中。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性状:
干燥果实呈球形,壁坚脆,橙红色,直径1.2厘米,种子有毛茸,共24粒左右。味酸甜。
功能主治:
①《黑龙江中药》:”助消化。治小儿食积。”
②《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健脾理气,养血调经。治消化不良,气滞腹泻,胃痛,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
复方:
治顽固淋病:刺莓果一束。水煎服。(《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
,刺莓果的出处,刺莓果的别名,刺莓果的处方,刺莓果的来源,刺莓果的原形态,刺莓果的生境分布,刺莓果的栽培,刺莓果的制法,刺莓果的性状,刺莓果的化学成分,刺莓果的药理作用,刺莓果的毒性,刺莓果的鉴别,刺莓果的含量测定,刺莓果的炮制,刺莓果的性味,刺莓果的归泾,刺莓果的功能主治,刺莓果的用法用量,刺莓果的注意事项,刺莓果的规格,刺莓果的贮藏,刺莓果的制剂,刺莓果的复方,刺莓果的各家论述,刺莓果的临床应用,刺莓果的备注,,刺莓果,出处,别名,处方,来源,原形态,生境分布,栽培,制法,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鉴别,含量测定,炮制,性味,归泾,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规格,贮藏,制剂,复方,各家论述,临床应用,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