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鲮鲤
出处:
《别录》
实际拼音:
Línɡ Lǐ
别名:
石鲮(《临海异物志》),龙鲤(郭璞《江赋》),鳞鲤(《本草图经》),石鲮鱼(《纲目》)。
来源:
为鲮鲤科动物鲮鲤的肉或全体。全年均可捕捉。遇着时撒泥砂于其身上,或使猎犬到洞穴寻找。鲮鲤见狗或被撒上泥砂,即蜷缩成团,此时极易捕捉。
原形态:
体形狭长,成兽体长差异很大,由50~100厘米。头呈圆锥形。吻尖,舌细长,无齿。耳小。尾扁平而长,尾背略隆起。前肢略长于后肢,各具五趾,有坚而锐利的爪。从头、背、体侧至尾端均被以覆瓦状排列的硬角质鳞片,鳞片黑褐色或灰褐色,鳞片间杂有稀毛;背鳞阔菱形;腹侧、前肢近腹部内侧和后眩鳞片呈盾状,中央有龙骨状突起;尾,侧鳞片星折合状。下颔、两颊、眼、耳部过胸腹部至尾基部无鳞片而被稀疏的棕色硬毛。雌兽胸部有乳头2对。
栖于丘陵或树木潮湿地带,掘洞穴居。夜出觅食,食物主要为白蚁、黑蚁。也食蜜蜂等昆虫。能爬树游水。受敌时踡成一团。常雌雄同居。
生境分布:
分布广东、海南岛、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台湾、浙江、安徽、江苏等地。
性味:
《纲目》:”甘涩,温;有毒。”
功能主治:
《医林纂要》:”杀虫,行血,攻坚散瘀,治痹通经。”
复方:
治大麻风:活鲮鲤一个,拣最大者。用生桐油一斤(小者桐油半斤),先用雄黄末一钱,没药末七分,黄枪末一两,共搅入生桐油使匀。将鲮鲤架起,下用炭火熏灼,使其口渴,即能张口,然后将药末和油灌入口内,不吃再烘,以油吃完为度,再加大火,将鲮鲤炙酥,研为细末。另加百草霜一两,共研细,入瓷瓶内,封紧不可泄气。每用五钱,以烧酒调服,上用棉被重盏卧一时许,候满身汗出,隔一日再如法服五钱。复后七、八日,身面如蛇壳脱皮。(《串雅内编》)
,鲮鲤的出处,鲮鲤的别名,鲮鲤的处方,鲮鲤的来源,鲮鲤的原形态,鲮鲤的生境分布,鲮鲤的栽培,鲮鲤的制法,鲮鲤的性状,鲮鲤的化学成分,鲮鲤的药理作用,鲮鲤的毒性,鲮鲤的鉴别,鲮鲤的含量测定,鲮鲤的炮制,鲮鲤的性味,鲮鲤的归泾,鲮鲤的功能主治,鲮鲤的用法用量,鲮鲤的注意事项,鲮鲤的规格,鲮鲤的贮藏,鲮鲤的制剂,鲮鲤的复方,鲮鲤的各家论述,鲮鲤的临床应用,鲮鲤的备注,,鲮鲤,出处,别名,处方,来源,原形态,生境分布,栽培,制法,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鉴别,含量测定,炮制,性味,归泾,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规格,贮藏,制剂,复方,各家论述,临床应用,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