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化毒清表汤痘疹活幼至宝

别名

化毒清表汤(《麻科活人书》)

出处

《痘疹活幼至宝》卷终

功用

清热解毒

主治

痧已见形一二日者

,化毒清表汤,中医方剂名。出自《痘疹活幼至宝》卷终。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痧已见形一二日者。,

歌诀

疹已出透身壮热,化毒清表为妙诀。葛薄地骨蒡翘防,芩连元知通甘桔。,

组成

牛蒡子(制)、连翘、天花粉、地骨皮、黄连、黄芩、山栀(炒)、知母、干葛、元参各八分,桔梗、前胡、木通各六分,甘草、薄荷、防风各三分。,

功用

主治

痧已见形一二日者。

方义

方中葛根、升麻清热解毒透疹,知母、金银花、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桑叶、牛蒡子、菊花、蝉蜕疏风清热解表透疹,秸梗宣肺止咳,玄参、生地、紫草、牡丹皮、赤芍清热凉血。合用有清热解毒,疏风透疹之功能。

加减化裁

口渴,加麦冬(去心)一钱,石膏(煨,研)二钱;大便涩,加酒炒大黄一钱二分;如潮热轻者,去淡竹叶、栀子,黄连、薄荷,潮热重,加生地黄、池骨皮、赤茯苓、枳壳、黄连,黄芩生用;热甚不减,去防风、薄荷,加生地、贝母;皮肤色紫,加紫草、红花,皮肤色赤,加丹皮、当归尾,挟红紫斑,加紫草、牡丹皮;谵语,加生地、木通;无汗,加葱白;口渴,加麦冬、煅石膏;不渴,去知母、天花粉,气促,去天花粉,淡竹叶、薄荷,加苏子、莱菔子,大便秘结,加火麻仁、枳壳,小便赤涩,加木通,泽泻;咽痛,加射干、山豆根、麦冬,呃逆,加竹茹、柿蒂、枇杷叶。,

使用注意

此方为小儿剂量,若再加生犀角效果更佳。凡麻疹已透,身热已退,以及气阴亏虚者,均不宜服用。,

重要文献摘要

《医宗金鉴》:“身热不退麻疹已发身犹热,毒热壅遏便之然,出用化毒清表剂,没后柴胡清热煎。注:麻疹非热不出,若既出透,其热当减。倘仍大热者,此毒盛壅遏也,宜用化毒清表汤治之。疹已没落而身热者,此余热留于肌表也,宜柴胡清热饮治之。”

《秦伯末实用中医学》:“大抵初发热时,必当发表,宣毒发表汤主之。见形即宜清凉。二日内解毒快斑汤主之。红肿太盛甚,化毒清表汤主之,其用药最忌酸敛温补燥热。古云:痧要清凉,痘要温。清凉者,清肺热也;温者,温补生浆也。”

《滑寿医学全书》:“已出红肿大甚论:麻出连串如珠,颗粒分明,红活光润,方为美候。若麻出而红肿大甚者,此毒火壅遏所致,倘不急治,必变紫黑干枯,隐伏恶证。宜以化毒清表汤去桔梗、甘草,或清热透肌汤去甘草,加黄连、黄芩、枳壳、木通、山豆根、葶苈以治之。”

《滑寿医学全书》:“乍热论:乍热有二一则热数日热止,过数日热又作者;一则一日之间,有早发热而午凉,午发热而夜止者。此二者,皆谓之乍热也。若未出之间见乍热,名曰毒未得透,药宜疏散,以宣毒发表汤去升麻、桔梗、甘草,或葛根解肌汤去赤芍、甘草,加赤茯苓主之。正出之际,甚不宜见,乍热见之,则为逆候,此因毒出而邪热未解,复有内攻之意,必须疏托,以化毒清表汤去天花粉、桔梗、甘草,或清热透肌汤去甘草,加生地黄、地骨皮主之。”

《儿科萃精》:“麻疹出透热不退麻疹非热不出,若既出透,其热当减,倘仍大热,则系毒盛壅遏,古法主化毒清表汤(如葛根、薄荷、地骨皮、牛蒡子、连翘、防风、黄芩、黄连、玄参、知母、木通、生甘草、桔梗,引用生姜、灯心)。”

,,化毒清表汤,中医方剂名。出自《痘疹活幼至宝》卷终。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痧已见形一二日者。,化毒清表汤《痘疹活幼至宝》的成分-化毒清表汤《痘疹活幼至宝》歌诀-化毒清表汤《痘疹活幼至宝》方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