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大追风散
出处
《张氏医通》卷十四
功用
搜风,通络,止痛
主治
一切头风攻注属虚寒者,风湿痹证属虚寒者
,大追风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张氏医通》卷十四。具有搜风,通络,止痛之功效。主治一切头风攻注属虚寒者,风湿痹证属虚寒者。,
组成
川乌头(炮)、防风、羌活、川芎各一两(30g),全蝎(去毒,醋泡,炒黄)、地龙(去土,炒脆)、南星(炮)、天麻(煨)各五钱(15g),荆芥、甘草(炙)、僵蚕(炒黄)、石膏(煅)各八钱(24g)。
,
用法用量
上为散。每服二钱(6g),临卧茶清调服。
,
功用
搜风,通络,止痛。
,
主治
一切头风攻注属虚寒者,风湿痹证属虚寒者。
,
方义
方中川乌头味辛、苦,性热,归心、肝、脾、肾经,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止痛的功效。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肺、脾、肝经,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的功效。羌活味辛、苦,性温,归膀胱、肾经,具有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的功效。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的功效。全蝎味辛,性平,归肝经,具有祛风止痉、通络止痛、玫毒散结的功效。地龙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具有清势止痉,平肝熄风,通经活络,平喘利尿的功效。天麻味甘、辛,性平,归肝、脾、肾、胆、心、膀胱经,具有息风止痉、平肝阳、祛风通络的功效。荆芥味辛、微苦,性微湿,归肺、肝经,具有祛风、解表、透疹、止血的功效。甘草味甘,性平,归脾、胃、心、肺经,具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石膏味辛、甘,性寒,归脾、胃经,具有解肌清热、除烦止渴的功效。
,
重要文献摘要
1、 《医方一盘珠全集》:“其人素有头风,因而目痛,《内经》所谓:风入系头,则为目风眼寒是也。发则头痛目亦病,目病头亦痛,轻则一年数发,重则连绵不已,先用羌活胜风汤,次与还睛丸。目中常若风吹状者,此火气内伏,阳气不行于外也,用大追风散。”
2、《中华医学大辞典》:“痰厥逆头痛者,宜《三因》芎辛汤;头风攻注属虚寒者,宜大追风散。”
3、《古今医案按》:“ 戴复庵曰:头脑挟风,眩晕之甚,抬头则屋转,眼常黑花,如见有物飞动,或见物为两,宜大追风散,或《秘旨》正元散加鹿茸;不效,一味鹿茸,每服五钱,酒煎去渣,入麝少许。”
4、《古今医案按 临证必读八部医案 贰》:“ 丹溪云:肥人头痛,多是湿痰;瘦人头痛。多是血虚有火,斯诚要言。然因虽数端,靡不兼风,无风入只作眩不作痛也。故古方中川芎茶调散、大追风散,颇易取效。”
5、《本草述钩元释义》:“ 即如大追风散,虽主消风化痰,清利头目,乃却因肝脏久虚血气衰弱,以成风毒而制此方,则知方中用此不止以散风也。”
,
注意事项
孕妇及湿热痹证者忌用。
,,大追风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张氏医通》卷十四。具有搜风,通络,止痛之功效。主治一切头风攻注属虚寒者,风湿痹证属虚寒者。,大追风散的成分-大追风散歌诀-大追风散方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