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陕西荚蒾


中文其他名称:

拉丁名:Viburnum schensianum Maxim

分类学概念出处:Viburnum schensianum Maxim. in Bull. Acad. Sci. St. Petersb. 26 (in Mel. Biol. 10: 653): 480. 1880

异名:


落叶灌木,高可达3米;幼枝、叶下面、叶柄及花序均被由黄白色簇状毛组成的绒毛;芽常被带锈褐色簇状毛;二年生小枝稍四角状,灰褐色,老枝圆筒形,散生圆形小皮孔。叶纸质,卵状椭圆形、宽卵形或近圆形,长3-6 (-8) 厘米,顶端钝或圆形,有时微凹或稍尖,基部圆形,边缘有较密的小尖齿,初时上面疏被叉状或簇状短毛,侧脉5-7对,近缘处互相网结或部分直伸至齿端,连同中脉上面凹陷,下面凸起,小脉两面稍凸起;叶柄长7-10 (-15) 毫米。聚伞花序直径(4-) 6-7 (-8) 厘米,结果时可达9厘米,总花梗长1-1.5 (-7) 厘米或很短,第一级辐射枝 (3-) 5条,长1-2厘米,中间者最短,花大部生于第三级分枝上;萼筒圆筒形,长3.5-4毫米,宽约1.5毫米,无毛,萼齿卵形,长约1毫米,顶钝;花冠白色,辐状,直径约6毫米,无毛,筒部长约1毫米,裂片圆卵形,长约2毫米;雄蕊与花冠等长或略较长,花药圆形,直径约1毫米。果实红色而后变黑色,椭圆形,长约8毫米;核卵圆形,长6-8毫米,直径4-5毫米,背部龟背状凸起而无沟或有2条不明显的沟,腹部有3条沟。花期5-7月,果熟期8-9月。


国内分布:产河北(内丘)、山西、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至南部、山东(济南)、江苏南部、河南、湖北和四川北部(松潘)

国外分布:

生境:生于山谷混交林和松林下或山坡灌丛中,海拔700-2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