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块茎卷柏


中文其他名称:

拉丁名:Selaginella chrysocaulos (Hook. et Grev.) Spring

分类学概念出处:Selaginella chrysocaulos (Hook. et Grev.) Spring in Bull. Acad. Brux. 10: 232, no. 141. 1843 et Monogr. Lycopod. II, Mem. Acad. Roy. Sci. Belgique 24: 250. 1850: Baker, Handb. Fern-Allies 117. 1887, p. p. ;

异名:


土生或石生,直立,高 (5-) 10-15 (-25)厘米,无游走茎,主茎基部有一块茎,块茎纺锤形,覆盖有透明的鳞片状叶。根托只生于茎的基部或下部,长1-1.5厘米,纤细,直径0.15-0.2毫米,根少分叉,被毛。主茎自近基部开始呈羽状分枝,不呈“之”字形,无关节,禾秆色,不分枝的主茎高1-2 (-5)厘米,主茎下部直径0.5-1毫米,茎圆柱状或近四棱柱形,不具沟槽或具沟槽,无毛,维管束1条;侧枝6-12对,分叉或1-2回羽状分枝,分枝稀疏,主茎上相邻分枝相距1-3厘米,分枝无毛,背腹压扁,主茎在分枝部分中部连叶宽3-5.5毫米,末回分枝连叶宽3-4毫米。叶全部交互排列,二形,草质,表面光滑,明显具白边,不分枝主茎上的叶排列较疏,主茎上的叶大于分枝上的,二形,绿色或黄色,边缘具短睫毛或全缘。分枝上的腋叶不对称,窄卵形或窄椭圆形,2.0-3.0毫米× 1.0-1.4毫米,基部边缘具短睫毛。分枝上的中叶狭卵圆形,0.6-1.0毫米× 0.3-0.5毫米,相互间距一个叶的距离,背部呈龙骨状或不呈龙骨状,先端具尖头到芒,基部近心形或斜心形,边缘具细齿或在基部具睫毛。侧叶不对称,侧枝上的侧叶卵状披针形,略斜升或外展,1.4-2.0毫米×0.8-1.4毫米,先端急尖。上侧边缘基部不加大,不覆盖小枝,上侧边缘略具疏齿齿或基部略具短睫毛。孢子叶穗紧密,背腹压扁,单生于小枝末端,3.0-5.0毫米×1.0-1.5毫米;孢子叶二形或略二形或明显二形,倒置,不具白边,边缘有细齿,上侧的孢子叶具孢子叶翼,孢子叶翼不达叶尖,边缘略具睫毛;大孢子叶分布于孢子叶穗下部的下侧。大孢子橘黄色或褐色;小孢子橘红色。


国内分布:产贵州(赫章、盘县、威宁)、四川(甘洛、会东、会理、芦山、普格、西昌、越西、宜昌)、西藏(波密、察隅、林芝、墨脱、聂拉木、亚东)、云南(安宁、宾川、大理、东川、德钦、贡山、景东、昆明、丽江、龙陵、麻栗坡、勐腊、双柏、维西、漾濞、中甸)

国外分布: 喜马拉雅、巴基斯坦、锡金、不丹、尼泊尔、印度、越南、缅甸、泰国、马来半岛

生境:生于林下或草丛中,成片,海拔(1400-)1800-2500(-3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