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木麒麟


中文其他名称:虎刺(北京植物园栽培植物名录)

拉丁名:PERESKIA aculeata Mill.

分类学概念出处:Pereskia aculeata Mill. Gard. Dict. ed. 8. 1768; Backebg. Die Cactaceae 1: 107. 1958;

异名:


攀援灌木,高3-10米。基部主干直径达2-3厘米,灰褐色,表皮纵裂;分枝多数,圆柱状,具长的节间,绿色或带红褐色,无毛;小窠生叶腋,垫状,直径1.5-2毫米,具灰色或淡褐色绒毛,于老枝上增大并突起呈结节状,直径达15毫米,具1-6(-25)根刺;刺针状至钻形,长达1-4-(-8)厘米,褐色,在攀援枝上常成对着生并下弯成钩状,较短。叶片卵形、宽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4.5-7 (-10)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急尖至短渐尖,边缘全缘,基部楔形至圆形,稍肉质,无毛,上面绿色,下面绿色至紫色;侧脉每侧4-7条,在上面稍下陷或平坦,于下面略突起;叶柄长3-7毫米,无毛。花于分枝上部组成总状或圆锥状花序,辐状,芳香,直径2.5-4厘米;花梗长5-10毫米;花托外面散生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叶质鳞片及腋生小窠,鳞片长8-25毫米,宽2-6毫米,小窠具黄褐色至淡灰色绒毛和细刺;萼状花被片2-6,卵形至倒卵形,长12-15毫米,宽4-8毫米,先端急尖或圆形,有时具小尖头,淡绿色或边缘近白色;瓣状花被片6-12,倒卵形至匙形,长15-23毫米,宽6-8毫米,先端圆形、截形或近急尖,有时具小尖头,白色,或略带黄色或粉红色;雄蕊多数,无毛;花丝长5-7毫米,白色;花药椭圆形,长1-1.2毫米,黄色;雌蕊无毛,子房上位;少数胚珠着生于侧膜胎座下部呈基底胎座状;花柱长10-11毫米,直径1-2毫米,白色;柱头4-7,直立,长3-4毫米,白色。浆果淡黄色,倒卵球形或球形,长1-2厘米,具刺。种子2-5,双凸镜状,黑色,平滑,直径4.5-5毫米,厚1.4-1.6毫米;种脐略凹陷。


国内分布:我国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及江苏南部栽培,河北及辽宁等地温室栽培,在福建南部呈半野生状态

国外分布:原产中美洲、南美洲北部及东部、西印度群岛;

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