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丹巴栒子


中文其他名称:

拉丁名:Cotoneaster harrysmithii Flinck et B. Hylmö

分类学概念出处:Cotoneaster harrysmithii Flinck & Hylmo in Bot. Not. 115 (1): 29-34. f. 1. 3. 1962.

异名:


落叶灌木,高1-2米;枝弧曲,有时下垂,嫩枝具灰黄色糙伏长柔毛,一年生枝变无毛,老时红褐色;冬芽稍急尖,具柔毛。叶片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7-20毫米,通常15-17毫米,宽4-11毫米,通常8-9毫米,先端急尖至渐尖,基部楔形或稍圆钝,全缘,上面光亮,具平卧长柔毛,下面具稍密长柔毛,老时无毛,但叶脉上和边缘毛宿存,侧脉3-4对;叶柄长2-3毫米,具糙伏长柔毛;托叶钻形,长2-5毫米,有柔毛。聚伞花序有花3朵 (2-4),着生于侧生短枝上;总花梗和花梗具长柔毛;花梗长1-3毫米;苞片钻形,具稀疏长柔毛;花直径4-5毫米;花萼外面具长柔毛,萼筒钟状,萼片三角形,先端急尖;花瓣直立,近圆形,长2-3毫米,宽1.5-2毫米,先端内弯,基部楔形,粉红色或棕红色,边缘白色;雄蕊10-14,通常12,长1.5-2毫米,花丝等长,花药黄白色或粉红色;花柱2-3,长1毫米。果实褐黑色或黑色,卵形或近球形,长6-7毫米,直径4-5毫米,核2-3。果期8-9月。


国内分布:四川西部

国外分布:

生境:生于山坡灌木丛中,海拔2300-28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