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大羽铁角


中文其他名称:

拉丁名:Asplenium neolaserpitiifolium

分类学概念出处:

异名:


植株高60-7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粗壮,木质,先端密被鳞片;鳞斤大,仅10-16毫米,宽0.7-1.5毫米,线状披针形,褐棕色或深棕色,有虹色光泽,膜质,全缘。叶簇生;叶柄长24-35厘米,粗4-6毫米,深青褐色或深青灰色,有光泽,光滑,上面有阔纵沟;叶片大,椭圆形,长50-60厘米,中部宽28-40厘米,渐尖头,三回羽状或四回深羽裂;羽片10-12对,相距10-5厘米,彼此略覆叠,基部的近对生,向上互生,斜展,有长柄(其部一对柄长达2.5厘米),中部羽片长15-23厘米,基部宽10-15厘米,长三角形,略呈镰刀状,短尾尖头,基部圆形,近对称,上侧紧靠叶轴,下侧远离叶轴,二回羽状;小羽片9-11对,互生,上先出,斜展,各对相距3.5-2厘米,彼此接近,有长柄,基部一对最大,上侧一片紧靠叶轴,直立,下侧一片向外斜出,远离叶轴,长6-10厘米,宽3.5-4.5厘米,长三角形,短尾头,基部圆楔形,对称,有柄(长达1厘米),羽状或下部为二回羽裂;末回小羽片4-8对,互生或基部一对对生或近对生,斜展,彼此疏离,基部一对较大,尤以上侧一片较大,长2-2.5厘米,宽1.4-1.6厘米,斜方状菱形,尖头,有短柄,掌状三深裂或为羽状深裂;裂片3-5片,舌形,长8-11毫米,宽约为长的1/2,圆截头或圆头,基部楔形,合生或仅基部一对分离,顶端有参差不齐的钝齿,两侧全缘;其余的末回小羽片较小,仅为浅裂或不分裂。叶脉两面均明显,隆起呈沟脊状,小脉在末回小羽片或裂片为扇状二叉分枝,极斜向上,彼此密接,几达叶边。叶软纸质,干后草绿色;叶轴及羽轴深青褐色或深青灰色,有光泽,光滑,上面有浅阔纵沟。孢子囊群狭线形,长可达8毫米,棕色,极斜向上,彼此接近,每末回小羽片或裂片有2-4枚,通常位于末回小羽片或裂片的中部以下;囊群盖狭线形,棕色,厚膜质,全缘,通常相对开,宿存。


国内分布:台湾(乌来)、海南(白沙、东方)、云南(屏边、西双版纳)

国外分布:越南、泰国、缅甸、印度、马来群岛及日本(小笠原群岛)均有分布

生境:密林中树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