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护膜散
出处
《医宗金鉴》卷六十七
功用
解毒生肌,益气护膜,防止痈疽透内膜
主治
渊疽,及凡肋、胸、胁、腰、腹空软之处发痈疽,当在将溃未溃之际者
趣味记忆
护膜散内二味药,白蜡白及为细末;或酒或以米汤调,将脓预服不透膜
,护膜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宗金鉴》卷六十七。具有解毒生肌,益气护膜,防止痈疽透内膜之功效。主治渊疽,及凡肋、胸、胁、腰、腹空软之处发痈疽,当在将溃未溃之际者。症见初起坚硬,肿而不红,日久方溃,流痰溃后,疮面流脓清稀,患肢功能受限,久不收口,疮口有声,似乎儿啼。临床上常用于骨结核、胸壁结核。,
歌诀
护膜散内二味药,白蜡白及为细末;或酒或以米汤调,将脓预服不透膜。
,
组成
白蜡、白及各等分。
,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轻剂一钱,中剂二钱,大剂三钱,黄酒调服;米汤亦可。
,
功用
解毒生肌,益气护膜,防止痈疽透内膜。
,
主治
渊疽,及凡肋、胸、胁、腰、腹空软之处发痈疽,当在将溃未溃之际者。
,
运用
诊断要点:初起坚硬,肿而不红,日久方溃,流痰溃后,疮面流脓清稀,患肢功能受限,久不收口,疮口有声,似乎儿啼。
临床上常用于骨结核、胸壁结核。
,
加减化裁
若内膜穿破兼发背者,加服犀黄丸加当归、黄芪;若内膜穿破兼胁疽阴虚者,加服大补阴丸或清骨散合增液汤;若内膜穿破兼阳虚者,加服阳和汤加香附、柴胡。
,
重要文献摘要
《医宗金鉴》:“渊疽,因忧愤致肝胆两伤而成,生于肋下,初起坚硬,肿而不红,日久方溃,得稠白脓者顺,如豆浆水者险。疮口有声,似乎儿啼,此属内膜透也。即于阳陵泉穴灸二七壮,其声即止。穴在膝膑骨外臁下—寸陷中,蹲坐取之即得。内外治法皆同‘胁疽’,凡于胸胁腰腹空软之处发痈疽者,当在将溃之际,多服护膜散,可免透膜之患。”
《外科心法》:“渊疽生于胁下三寸,忧恚太过,以致肝胆两伤而成。初起坚硬肿而不红,日久不溃,得稠白脓者顺。如豆浆者险,疮口有声似乎儿啼,此属内膜透也,可于阳陵穴,灸二七壮,其声即止;将溃未溃,宜坐取之得,多服护膜散,可免透膜。”
《外科真诠》:“渊疽生于腋下三寸肋骨上,初起坚硬肿而不红,按之则痛。由忧恚太过,肝胆两伤而成,可照肋疽治法。但此毒日久方溃,得稠白脓者顺,如豆浆水者险,此属内膜透也。即于阳陵泉穴灸之,其声即止,内服护膜散。阳陵泉穴在膝膑骨外廉下一寸陷中。蹲坐取之即得。凡肋胁腰腹空软之,毒当将溃,未溃之际,多服护膜散,可免透膜之患。”
《外科大成》:“若疮口有呼吸声出,此为内膜透,即灸阳陵泉,兼服护膜散。”
,,护膜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宗金鉴》卷六十七。具有解毒生肌,益气护膜,防止痈疽透内膜之功效。主治渊疽,及凡肋、胸、胁、腰、腹空软之处发痈疽,当在将溃未溃之际者。,护膜散的成分-护膜散歌诀-护膜散方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