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本草》:朴树果
实际拼音:
Pò Shù Guǒ
来源:
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朴树的成熟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ltis tetrandra Roxb.subsp.sinensis(Pers.)Y.C.Tang[C.sinensis Pers.;C.labilis Schneid.]
采收和储藏: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晒干。
原形态:
落叶乔木,高达20m。树皮灰色,平滑;一年生枝被密毛,后渐脱落。叶互生,叶柄长3-10mm;叶片革质,通常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10cm,宽1.5-4cm,先端急尖至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偏斜,中部以上边缘有浅锯齿,上面无毛,下面沿脉及脉腋疏被毛;基出3脉。花杂性,同株,1-3朵,生于当年枝的叶腋,黄绿色,花被片4,被毛,雄蕊4;柱头2。核果单生或2个并生,近球形,熟时红褐色;果柄与叶柄近等长;果核有凹陷和棱脊。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山沟、丘陵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及陕西、台湾、四川、贵州等地。
性味:
苦;涩;性平
功能主治:
清热利咽。主感冒咳嗽音哑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
注意事项:
《广西本草选编》:“孕妇忌服。”
,朴树果,出处,别名,处方,来源,原形态,生境分布,栽培,制法,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鉴别,含量测定,炮制,性味,归泾,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规格,贮藏,制剂,复方,各家论述,临床应用,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