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本草》:白猪鼻孔
实际拼音:
Bái Zhū Bí Kǒnɡ
别名:
白侧耳、圆叶蕺菜
来源:
药材基源:为三白草科植物白苞裸蒴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mnotheca involucrata pei.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集,洗去泥沙,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白苞裸蒴 多年生匍匐无毛草本,长达70cm。叶互生,纸质,无腺点;叶柄短于或等于叶片长度;叶片肾状心形或阔卵状肾形,长4-8cm,宽4-10cm,先端阔短尖,基部具2深耳,全缘,基出脉5-7条,网脉明显。托叶膜质,长约2cm,基部扩大抱茎。总状花序与叶对生,花序柄略长于或等于花序长度;花下具倒卵状长圆形或倒披针形的苞片,长约3mm,最下部的3-4片特大,白色,叶状,长1.2-1.8cm,宽0.8-1.2cm,无花被;雄蕊6,花药长圆形,纵裂,略短于花丝;子房下位,倒锥形,心皮4,花柱线形,外弯而不卷。果实含种子多数。花期2-6月,果期6-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阴处、路旁及水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
性味:
苦;微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水。主肺痈;湿热带下;白浊;小便不利;疮疖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品15-30g;干品9g,或炖肉服。外用:适量,捣敷。
,白猪鼻孔的出处,白猪鼻孔的别名,白猪鼻孔的处方,白猪鼻孔的来源,白猪鼻孔的原形态,白猪鼻孔的生境分布,白猪鼻孔的栽培,白猪鼻孔的制法,白猪鼻孔的性状,白猪鼻孔的化学成分,白猪鼻孔的药理作用,白猪鼻孔的毒性,白猪鼻孔的鉴别,白猪鼻孔的含量测定,白猪鼻孔的炮制,白猪鼻孔的性味,白猪鼻孔的归泾,白猪鼻孔的功能主治,白猪鼻孔的用法用量,白猪鼻孔的注意事项,白猪鼻孔的规格,白猪鼻孔的贮藏,白猪鼻孔的制剂,白猪鼻孔的复方,白猪鼻孔的各家论述,白猪鼻孔的临床应用,白猪鼻孔的备注,,白猪鼻孔,出处,别名,处方,来源,原形态,生境分布,栽培,制法,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鉴别,含量测定,炮制,性味,归泾,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规格,贮藏,制剂,复方,各家论述,临床应用,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