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枫香树皮
出处:
《唐本草》
实际拼音:
Fēnɡ Xiānɡ Shù Pí
别名:
枫皮(《本草拾遗》),枫香木皮(《纲目》)。
来源:
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的树皮。
性味:
①《唐本草》:”辛,平,有小毒。”
②《本草拾遗》:”性涩。”
功能主治:
治泄泻,痢疾,大风癞疮。
①《唐本草》:”主水肿,下水气,煮汁用之。”
②《本草拾遗》:”止水痢。”
③《日华子本草》:”止霍乱。刺风、冷风,煎汤浴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水泻水痢:枫香木皮煎饮。(《本草汇言》)
②治大风癞疮:枫香木皮,烧存性,和轻粉各等分,为细末,麻油调搽。(《本草汇言》)
各家论述:
《本草拾遗》:”枫皮,本功外,性涩,止水痢。苏云下水肿,水肿非涩药所疗,苏为误尔。又云有毒,转明其谬。水煎止下痢为最。”
《中华本草》:枫香树皮
出处:
出自《唐本草》。
实际拼音:
Fēnɡ Xiānɡ Shù Pí
英文名:
Bark of Beautiful Sweetgum
别名:
枫皮、枫香木皮。
来源:
药材基源: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的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剥去树皮,洗净,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
枫香树 落叶乔木,高20-40m。树皮灰褐色,方块状剥落。叶互生;叶柄长3-7cm;托叶线形,早落;叶片心形,常3裂,幼时及萌发枝上的叶多为掌状5裂,长6-12cm,宽8-15cm,裂片卵状三角形或卵形,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细锯齿,齿尖有腺状突。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被;雄花淡黄绿色,成葇荑花序再排成总状,生于枝顶;雄蕊多数,花丝不等长;雌花排成圆球形的头状花序;萼齿5,钻形;子房半下位,2室,花柱2,柱头弯曲。头状果序圆球形,直径2.5-4.5cm,表面有刺,蒴果有宿存花萼和花柱,两瓣裂开,每瓣2浅裂。种子多数,细小,扁平。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常绿阔叶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秦岭及淮河以南各地。
性状:
性状鉴别 干皮呈板片状,长20-40cm,厚0.3-1cm。外表面灰黑色,栓皮易呈长方块状剥落,有纵槽及横裂纹;内表面浅黄棕色,较平滑。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气清香,味辛、微苦涩。
化学成分:
枫香树皮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与水晶兰甙(monotropein)。
药理作用:
枫香树脂及其挥发油体外实验可使兔血栓长度缩短和重量(湿重和干重)减轻,在体实验显示可明显抑制大鼠血栓形成;试管法实验表明可明显提高纤溶酶活性,显着提高血小极内cAMP含量。表明枫香树脂及其挥发油抗血栓作用与促进纤溶活性和提高血小板cAMP有关,并提示挥发油可能是枫香树脂的主要成分。
性味:
辛;微;平
归经:
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
除湿止泻;祛风止痒。主泄泻;痢疾;大风癞疮;痒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品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未调敷。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枫皮,本功外,性涩,止水痢。苏云下水肿,水肿非涩药所疗,苏为误尔。又云有毒,转明其谬。水煎止下痢为最。
2.《唐本草》:主水肿,下水气,煮汁用之。
3.《日华子本草》:止霍乱。刺风、冷风,煎汤浴之。
,枫香树皮的出处,枫香树皮的别名,枫香树皮的处方,枫香树皮的来源,枫香树皮的原形态,枫香树皮的生境分布,枫香树皮的栽培,枫香树皮的制法,枫香树皮的性状,枫香树皮的化学成分,枫香树皮的药理作用,枫香树皮的毒性,枫香树皮的鉴别,枫香树皮的含量测定,枫香树皮的炮制,枫香树皮的性味,枫香树皮的归泾,枫香树皮的功能主治,枫香树皮的用法用量,枫香树皮的注意事项,枫香树皮的规格,枫香树皮的贮藏,枫香树皮的制剂,枫香树皮的复方,枫香树皮的各家论述,枫香树皮的临床应用,枫香树皮的备注,,枫香树皮,出处,别名,处方,来源,原形态,生境分布,栽培,制法,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鉴别,含量测定,炮制,性味,归泾,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规格,贮藏,制剂,复方,各家论述,临床应用,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