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本草》:贯众叶溪边蕨
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实际拼音:
Guàn Zhònɡ Yè Xī Biān Jué
英文名:
cyrtomioides Stegnogramma
别名:
乳鸡藤、小狗鸡子
来源:
药材基源:为金星蕨科植物贯众叶溪边蕨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gnogramma cyrtomioides(C.Chr)Ching[Dryopteris stegnogramma(Bl.)C.Chr.var.cyrtomioides C.Chr.]
原形态:
植株高22-35cm。根茎短而直立,疏被有毛的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10-18cm,禾秆色,基部密被多细胞透明的长毛,向上略有短毛;叶片草质,披针形,长15-25cm,宽4-7cm,上边沿叶脉被疏针状毛,下面被密短毛,先端渐尖,一回羽状;羽片开展,无柄,向上多少与叶轴合生,先端钝,基部1对羽片缩短,中部的长2-3.5cm,宽约1.5cm,全缘或浅波状;羽轴下面隆起,上面有1条浅纵沟,密被针状毛;叶脉3-5对,斜上,侧脉分叉,相邻两组叶脉间的基部1对侧脉在中脉两侧连成三角形网眼,基部1对出自中脉基部以上,上部叶脉伸达叶边。孢子囊群线形,背生于侧脉上;无囊群盖,孢子囊顶部有少数直立的短刚毛。孢子椭圆形,单裂缝。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m的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西部。
性味:
甘;苦;寒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平肝潜阳。主眩晕;心烦失眠;盗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用于内伤、晕眩症。
,贯众叶溪边蕨的出处,贯众叶溪边蕨的别名,贯众叶溪边蕨的处方,贯众叶溪边蕨的来源,贯众叶溪边蕨的原形态,贯众叶溪边蕨的生境分布,贯众叶溪边蕨的栽培,贯众叶溪边蕨的制法,贯众叶溪边蕨的性状,贯众叶溪边蕨的化学成分,贯众叶溪边蕨的药理作用,贯众叶溪边蕨的毒性,贯众叶溪边蕨的鉴别,贯众叶溪边蕨的含量测定,贯众叶溪边蕨的炮制,贯众叶溪边蕨的性味,贯众叶溪边蕨的归泾,贯众叶溪边蕨的功能主治,贯众叶溪边蕨的用法用量,贯众叶溪边蕨的注意事项,贯众叶溪边蕨的规格,贯众叶溪边蕨的贮藏,贯众叶溪边蕨的制剂,贯众叶溪边蕨的复方,贯众叶溪边蕨的各家论述,贯众叶溪边蕨的临床应用,贯众叶溪边蕨的备注,,贯众叶溪边蕨,出处,别名,处方,来源,原形态,生境分布,栽培,制法,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鉴别,含量测定,炮制,性味,归泾,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规格,贮藏,制剂,复方,各家论述,临床应用,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