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草药汇编》:小槐花
实际拼音:
Xiǎo Huái Huā
别名:
草鞋板、味噌草、拿身草、羊带归、清酒缸
来源:
为豆科山蚂蝗属植物小槐花Desmodium caudatum (Thunb.)DC.,以根或全株入药。夏、秋采集,洗净晒干,鲜用四季可采。
原形态:
灌木,高1~4米,通体无毛。茎直立,分枝多。三出复叶互生,叶柄扁,长1.6~2.8厘米,托叶披针状条形,长约7毫米;小叶片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4~9厘米,宽1.5~4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缘,疏被短柔毛。夏日茎顶或叶腋抽出穗式总状花序,苞片条状披针形,花梗长约3毫米,花萼近二唇形;蝶形花冠绿白色而带淡黄晕,长约8毫米,旗瓣矩圆形,端钝,基部有爪,翼瓣窄小,龙骨瓣近矩形;二体雄蕊。荚果条形,长4.5~7.5厘米,稍弯曲,被钩状短毛,可粘附人及动物,故有拿身草、羊带归等俗名,具4~6荚节,节间紧缩,每节有1粒椭圆形种子。
生境分布:
生于山谷、草地、林缘和村边,也有少数栽培。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等省区。
化学成分:
叶含黄酮类衍生物当药黄素[swertisin,C[XB]21[/XB]H[XB]19[/XB]O[XB]9[/XB](OCH[XB]3[/XB])·2.5H[XB]2[/XB]O],为6-C-β-D-吡喃葡糖-芫花素(6-C-β-D-glucopyranosyl-genkwanin)。
性味:
微苦、辛,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用于感冒发烧,肠胃炎,痢疾,小儿疳积,风湿关节痛;外用治毒蛇咬伤,痈疖疔疮,乳腺炎。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根皮、全草煎水洗或捣烂敷患处。
复方:
1、毒蛇咬伤:小槐花根0.5~1两,红管药根3~5钱。水煎服或鲜品捣烂绞汁服,每天2剂。伤口经外科常规处理后,用药外敷。
2、小儿疳积:小槐花根1两,与猪瘦肉同炖,喝汤吃肉。
,小槐花的出处,小槐花的别名,小槐花的处方,小槐花的来源,小槐花的原形态,小槐花的生境分布,小槐花的栽培,小槐花的制法,小槐花的性状,小槐花的化学成分,小槐花的药理作用,小槐花的毒性,小槐花的鉴别,小槐花的含量测定,小槐花的炮制,小槐花的性味,小槐花的归泾,小槐花的功能主治,小槐花的用法用量,小槐花的注意事项,小槐花的规格,小槐花的贮藏,小槐花的制剂,小槐花的复方,小槐花的各家论述,小槐花的临床应用,小槐花的备注,,小槐花,出处,别名,处方,来源,原形态,生境分布,栽培,制法,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鉴别,含量测定,炮制,性味,归泾,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规格,贮藏,制剂,复方,各家论述,临床应用,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