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本草》:小果葡萄藤

实际拼音:

Xiǎo Guǒ Yě Pú Tɑo Ténɡ

别名:

补刀藤、穿过山、山葫芦、假葡萄、葡萄血藤、野葡萄、大血藤、果麻栓。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小果野葡萄的根皮或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is balanseana Planch.

采收和储藏:冬季挖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鲜用或晒干。全年或夏、秋季采茎叶,洗净,切碎,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小果野葡萄 木质藤本。有间断性卷须;枝圆柱状,幼枝和叶柄有白色蛛丝状绵毛,老时逐渐脱落。单叶互生;叶柄长2.5-6cm;叶片卵状心形,长3.5-9cm,宽3-9cm,先端渐尖,基部宽心形,边缘有疏而短的尖锯齿,两面无毛;5条基出脉在下面隆起,网脉明显。花杂性,圆锥花序与叶对生,长5.5-13cm,花序轴细,有时有白色蛛丝毛;花小;花萼盘状,无毛;花瓣5,长1.5-2mm,先端合生成帽状;雄蕊5,与花瓣对生;子房上位。浆果近球形,直径4-8mm,熟时深蓝色。种子2-4颗,背面有横纹。花期2-8月,果期4-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灌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性味:

涩;平

功能主治:

舒筋活血;清热解毒。主风湿瘫痪;劳伤;赤痢;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小果野葡萄藤的出处,小果野葡萄藤的别名,小果野葡萄藤的处方,小果野葡萄藤的来源,小果野葡萄藤的原形态,小果野葡萄藤的生境分布,小果野葡萄藤的栽培,小果野葡萄藤的制法,小果野葡萄藤的性状,小果野葡萄藤的化学成分,小果野葡萄藤的药理作用,小果野葡萄藤的毒性,小果野葡萄藤的鉴别,小果野葡萄藤的含量测定,小果野葡萄藤的炮制,小果野葡萄藤的性味,小果野葡萄藤的归泾,小果野葡萄藤的功能主治,小果野葡萄藤的用法用量,小果野葡萄藤的注意事项,小果野葡萄藤的规格,小果野葡萄藤的贮藏,小果野葡萄藤的制剂,小果野葡萄藤的复方,小果野葡萄藤的各家论述,小果野葡萄藤的临床应用,小果野葡萄藤的备注,,小果野葡萄藤,出处,别名,处方,来源,原形态,生境分布,栽培,制法,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鉴别,含量测定,炮制,性味,归泾,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规格,贮藏,制剂,复方,各家论述,临床应用,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