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别名
冠蝉、虫花、堰花
性味归经
味甘,性寒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
功效作用
功能
疏散风热,熄风止痉,明目退翳。
主治
外感风热,发热,头昏,咽痛;麻疹初期,疹出不畅;小儿惊风,夜啼;目赤肿痛,翳膜遮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化学成分
大蝉草果实含半乳甘露聚糖,由D-甘露糖和D半乳糖以4:3比例组成。虫体部分含多糖CI-5N,CP及CI-A。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大蝉草多糖(galactomannan)有抗肿瘤作用。
2、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小鼠腹腔注射天然蝉花或人工培养品稀醇提取物能明显减少其自主活动,延长戊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所致睡眠时间,提高阈下催眠量戊巴比妥钠的小鼠入眠率;延长中枢兴奋药士宁和戊四氮所致辞小鼠惊厥的潜伏时间。经化学刺激法和热板法证明:两者镇痛作用明显。给正常和酵母致热大鼠腹腔注射,具有明显的降温作用。另有资料进一步证明,蝉花及其人工培养物,有明显的镇痛、镇静及解热作用。
毒理作用
天然蝉化乙醇提取物小鼠灌胃60g/kg,观察72h,20只小鼠无1只死亡,给药后动物仅活动减少,24h后均恢复正常。腹腔注射的LD50为12.5±2.1g/kg,毒性反应表现为扭体、活动减少、呼吸困难直至死亡。亚急性毒性实验表明,三组大鼠分别以1g/kg,3g/kg,9g/kg灌胃给药,连续28d,结果动物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均未见异常改变,对心、肝、脾、肺、肾等重要脏器病理学检查也未见明显异常改变。
相关论述
1、《证类本草》:“主小儿天吊,惊痫,疯,夜啼,心悸。”
2、《纲目》:“功同蝉蜕。又止疟。”
3、《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能明目散翳。治虚人久翳不退。”
4、《福建药物志》:“安神解痉,平肝熄风。主治小儿惊风,破伤风,心烦难寐。”
,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痘疹遍身作痒:蝉花(微炒)、地骨皮(炒黑)各30g。研末,每服1茶匙,水酒调服。(刘波《中国药用真菌》)
2、治白膜遮睛:蝉花一两,菊花四两,白蒺藜二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清水调下。(《秘传眼科龙木论》
3、治翳膜遮睛:蝉花、甘菊花、草决明各等分。研末,每服6g,茶水少许调下。(《云南中草药选》
,
功效作用
功能
疏散风热,熄风止痉,明目退翳。
主治
外感风热,发热,头昏,咽痛;麻疹初期,疹出不畅;小儿惊风,夜啼;目赤肿痛,翳膜遮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化学成分
大蝉草果实含半乳甘露聚糖,由D-甘露糖和D半乳糖以4:3比例组成。虫体部分含多糖CI-5N,CP及CI-A。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大蝉草多糖(galactomannan)有抗肿瘤作用。
2、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小鼠腹腔注射天然蝉花或人工培养品稀醇提取物能明显减少其自主活动,延长戊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所致睡眠时间,提高阈下催眠量戊巴比妥钠的小鼠入眠率;延长中枢兴奋药士宁和戊四氮所致辞小鼠惊厥的潜伏时间。经化学刺激法和热板法证明:两者镇痛作用明显。给正常和酵母致热大鼠腹腔注射,具有明显的降温作用。另有资料进一步证明,蝉花及其人工培养物,有明显的镇痛、镇静及解热作用。
毒理作用
天然蝉化乙醇提取物小鼠灌胃60g/kg,观察72h,20只小鼠无1只死亡,给药后动物仅活动减少,24h后均恢复正常。腹腔注射的LD50为12.5±2.1g/kg,毒性反应表现为扭体、活动减少、呼吸困难直至死亡。亚急性毒性实验表明,三组大鼠分别以1g/kg,3g/kg,9g/kg灌胃给药,连续28d,结果动物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均未见异常改变,对心、肝、脾、肺、肾等重要脏器病理学检查也未见明显异常改变。
相关论述
1、《证类本草》:“主小儿天吊,惊痫,疯,夜啼,心悸。”
2、《纲目》:“功同蝉蜕。又止疟。”
3、《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能明目散翳。治虚人久翳不退。”
4、《福建药物志》:“安神解痉,平肝熄风。主治小儿惊风,破伤风,心烦难寐。”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痘疹遍身作痒:蝉花(微炒)、地骨皮(炒黑)各30g。研末,每服1茶匙,水酒调服。(刘波《中国药用真菌》)
2、治白膜遮睛:蝉花一两,菊花四两,白蒺藜二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清水调下。(《秘传眼科龙木论》
3、治翳膜遮睛:蝉花、甘菊花、草决明各等分。研末,每服6g,茶水少许调下。(《云南中草药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6-8月间,自土中挖出,去掉泥土,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带菌的干燥虫体,虫体长椭圆形,微弯曲,长约3cm,径约1-1.4cm,形似蝉蜕,头部有数枚灰黑色或灰白色的孢梗束,长条形或卷曲,或有分枝,长约2-5cm,质脆易断。虫体表面棕黄色,大部为灰白色菌丝所包被,折断后,可见虫体内充满粉白色或类白色松软物质。气微香。以具孢梗束、个大、完整、肉白、气香者为佳。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麦角菌科棒束孢属真菌蝉棒束孢菌的孢梗束、虫草属真菌大蝉草的子座及其所寄生的虫体。
形态特征
1、蝉棒束孢菌:本品由虫体与其头部长出的孢梗束组成。虫体长椭圆形,微弯曲,长约3cm,直径1-4cm,表面棕黄色,大部为灰色菌丝所包被,头部丛聚孢梗束。孢梗束分枝或不分枝,长1.6-6cm,分结实部和柄部;结实部长椭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长5-8mm,直径2-3mm,白色粉状,柄部直径1-2mm,褐色至黑褐色。质脆,易折断,虫体内充满白色或类白色松软物质。气微香,味淡。2、大蝉草:本品由虫体与其前端长出的子座组成。子座1-2个,分枝或不分枝,长3-7cm,褐色;头部膨大,其顶端渐细,长4-6mm,直径6.5-7mm,表面可见小点(子囊壳向外突出的孔口),柄部直径4-5mm。虫体白色,体内布满白色菌丝。质脆,易折断。气微,味淡。
分布区域
1、蝉棒束孢菌: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四川、云南等地。2、大蝉草: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1、蝉棒束孢菌:生于蝉幼虫上。2、大蝉草:生于蝉幼虫上。
生长见习
生于蝉幼虫上。
,,蝉花的功能,蝉花的主治,蝉花的功效,蝉花的用法用量,蝉花的价格,蝉花的临床应用,蝉花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