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小果叶下珠
中文其他名称:龙眼睛(广东),通城虎(广西北流),山丘豆(云南玉溪),飞檫木(海南澄迈),白仔(台湾),烂头钵(广州),多花油柑(台湾植物志)
拉丁名:PhyllanthusreticulatusPoir.inLamark
分类学概念出处:PhyllanthusreticulatusPoir.inLam.Encycl.Meth.5:298.1804:Muell.Arg.inDC.Prodr.15(2):344.1866
异名:
灌木,高达4米;枝条淡褐色;幼枝、叶和花梗均被淡黄色短柔毛或微毛。叶片膜质至纸质,椭圆形、卵形至圆形,长1-5厘米,宽0.7-3厘米,顶端急尖、钝至圆,基部钝至圆,下面有时灰白色;叶脉通常两面明显,侧脉每边5-7条;叶柄长2-5毫米;托叶钻状三角形,长达1.7毫米,干后变硬刺状,褐色。通常2-10朵雄花和1朵雌花簇生于叶腋,稀组成聚伞花序;雄花:直径约2毫米;花梗纤细,长5-10毫米;萼片5-6,2轮,卵形或倒卵形,不等大,长0.7-1.5毫米,宽0.5-1.2毫米,全缘;雄蕊5,直立,其中3枚较长,花丝合生,2枚较短而花丝离生,花药三角形,药室纵裂;花粉粒球形,具3沟孔;花盘腺体5,鳞片状,宽0.5毫米;雌花:花梗长4-8毫米,纤细;萼片5-6,2轮,不等大,宽卵形,长1-1.6毫米,宽0.9-1.2毫米,外面基部被微柔毛;花盘腺体5-6,长圆形或倒卵形;子房圆球形,4-12室,花柱分离,顶端2裂,裂片线形卷曲平贴于子房顶端。蒴果呈浆果状,球形或近球形,直径约6毫米,红色,干后灰黑色,不分裂,4-12室,每室有2颗种子;种子三棱形,长1.6-2毫米,褐色。染色体基数x=13。花期3-6月,果期6-10月。
国内分布: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
国外分布:热带西非至印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
生境:生于海拔200-800米山地林下或灌木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