蚱蝉,中药材。为蝉科蚱蝉属动物黑蚱CryototympanapustulataFabr.的全体。动物黑蚱,分布于我国辽宁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具有清热,熄风,镇惊之功效。主治小儿发热,惊风抽搐,癫痫,夜啼,偏头痛。
别名
碉、鸣蜩、蝒、马蜩、蟧、鸣蝉、秋蝉、蜘蟟、知了、蟟蟟
性味归经
咸、甘,寒。入肝、肺经。
形态特征
体大色黑而有光泽;雄虫长4.4-4.8厘米,翅展约12.5厘米,雌虫稍短。复眼1对,大形,两复眼间有单眼3只,触角1对。口器发达,刺吸式,唇基梳状,上唇宽短,下唇延长成管状,长达第3对足的基部。胸部发达,后胸腹板上有一显著的锥状突起,向后延伸。足3对。翅2对,膜质,黑褐色,半透明,基部染有黄绿色,翅静止时覆在背部如屋脊状。腹部分7节,雄蝉腹部第1节间有特殊的发音器官,雌蝉同一部位有听器。
分布区域
我国辽宁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功能
本品具有清热、熄风、镇惊的功效。
主治
小儿发热,惊风抽搐,癫痫,夜啼,偏头痛。
医家论述
1.《别录》:“蚱蝉生杨柳上,五月采,蒸干之,勿令蠹。”
2.《蜀本草》:“《图经》云:此鸣蝉也,六月、七月收,蒸干之。陶云是哑蝉,不能鸣者,雌蝉也,二说既相矛盾。今据《玉篇》云:蚱者,蝉声也,如此则非哑蝉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