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狭苞紫菀


中文其他名称:

拉丁名:AsterfarreriW.W.SmithetJeffrey

分类学概念出处:AsterfarreriW.W.Sm.etJ.F.Jeffr.inNot.Bot.Gard.Edinb.9:78.1926;

异名: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细长,颈部粗壮。茎直立,高30-60厘米,基部为枯叶残存的纤维状鞘所围裹,单生或丛生,或与莲座状叶丛丛生,有棱,下部被开展的长毛,上部常稍紫色,被密卷毛和疏长毛,通常不分枝,下部有较密而上部有疏生的叶。茎下部叶及莲座状叶狭匙形,下部渐狭成长柄,长5-13稀达22厘米,宽1.2-2.2厘米,顶端稍尖,全缘或有小尖头状疏齿;中部叶线状披针形,长7-13厘米,宽0.7-2厘米,顶端渐尖,基部稍狭或圆形而半抱茎;上部叶小,线形,细尖;全部叶质稍薄,上面被疏长伏毛,下面沿脉和边缘被长毛;中脉在下面稍凸起,侧脉显明。头状花序在茎端单生,径5-8厘米。总苞半球形,径2-2.4厘米;总苞片约2层,近等长,线形,长10-14毫米,宽1毫米,顶端渐细尖,外层被长毛,草质,内层几无毛,边缘常狭膜质。舌状花约100个或更多;舌片紫蓝色,长20-30毫米,宽约1毫米。管状花长约7毫米,管部长2毫米,上部黄色,被疏毛,裂片长1-1.5毫米。冠毛2层,外层极短,膜片状;内层白色或污白色,有与管状花花冠等长的微糙毛。瘦果长圆形,长3毫米,宽1-1.2毫米,一面有肋,被短粗毛,几无腺或下部近无毛。花期7-8月;果期8-9月。


国内分布:青海东部(湟源、海晏)、甘肃南部及东部(夏河、榆中、靖远、临潭、西固等)、山西(关帝山、五台山)、河北北部(小五台山)、也产于四川西部

国外分布:

生境:海拔:3200-34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