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甘肃梅花草
中文其他名称:
拉丁名:ParnassiagansuensisT.C.Ku
分类学概念出处:ParnassiagansuensisKuinBull.Bot.Res.North-East.For.Univ.7(1):52.1987.
异名:
多年生草本,高12-30厘米,细弱。根状茎粗状,长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其下生出多数纤维状细长根,其上有膜质褐色鳞片。基生叶2-5,具柄;叶片卵状心形,长1.5-2.2厘米,宽1.3-2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弯缺甚深,呈深心形,全缘,上面深绿色,脉不明显,下面淡绿色,有5-7条弧形脉,偶有紫色小点;叶柄纤细,长2-9厘米,两侧为窄膜质;托叶膜质,长可达10毫米,干后褐色。茎1-3条,不分枝,常在近中部具1叶,茎生叶与基生叶同形,但较小,在其基部近凹陷处有长约3-4毫米、丝状、铁锈色的附属物,有时结合成小片状,无柄抱茎。花单生于茎顶,直径1.5-1.8厘米;萼筒管短,陀螺状;萼片花后反折,宿存,倒卵形或长圆形,长3-6毫米,宽3-4毫米,先端圆,边全缘,有明显1-3条脉,并密被紫色小斑点,为花瓣长度之1/2;花瓣白色,干后有褐色小点,倒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约10毫米,宽约5毫米,先端圆,上半部边缘全缘、波状或凹凸不平,基部渐窄成短爪,下半部除爪和基部外具长流苏状毛,缘毛丝状,长3-4毫米,先端常膨大成头状或棒状,内面中脉明显,侧脉不明显;雄蕊5,长约10毫米,花丝短,基部宽约0.2毫米,先端尖,花药椭圆形,长约2毫米,侧生;退化雄蕊5,呈5条分枝,长约9毫米,分枝深度为全长的3/4,每枝顶端具球形腺体;子房卵球形,长约5毫米,较浅陷入萼筒管内。幼果顶端扁球形,有褐色小点,花柱较短,长1.5-2毫米,先端3裂,裂片长圆形,花后反折。花期7-8月。
国内分布:甘肃南部
国外分布:中国特有
生境:生于水沟边或阴湿处,海拔1300-3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