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籽,中药材。为楝科植物香椿Toonasinensis(A.Juss.)Roem.的果实。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台湾、西藏等地。具有祛风,散寒,止痛之功效。用于外感风寒,风湿痹痛,胃痛,疝气痛,痢疾。

别名

椿树子、香椿铃、香铃子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肺、肝、大肠经。

形态特征

香椿又名:椿,猪椿,红椿,大红椿树,毛椿,马泡子树,春阳树,椿甜树,椿芽树。乔木,树皮粗糙,深褐色,片状脱落。叶具长柄,偶数羽状复叶,长30-50厘米或更长;小叶16-20,对生或互生,纸质,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9-15厘米,宽2.5-4厘米,先端尾尖,基部一侧圆形,另一侧楔形,不对称,边全缘或有疏离的小锯齿,两面均无毛,无斑点,背面常呈粉绿色,侧脉每边18-24条,平展,与中脉几成直角开出,背面略凸起;小叶柄长5-10毫米。圆锥花序与叶等长或更长,被稀疏的锈色短柔毛或有时近无毛,小聚伞花序生于短的小枝上,多花;花长4-5毫米,具短花梗;花萼5齿裂或浅波状,外面被柔毛,且有睫毛;花瓣5,白色,长圆形,先端钝,长4-5毫米,宽2-3毫米,无毛;雄蕊10,其中5枚能育,5枚退化;花盘无毛,近念珠状;子房圆锥形,有5条细沟纹,无毛,每室有胚珠8颗,花柱比子房长,柱头盘状。蒴果狭椭圆形,长2-3.5厘米,深褐色,有小而苍白色的皮孔,果瓣薄;种子基部通常钝,上端有膜质的长翅,下端无翅。花期6-8月,果期10-12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台湾、西藏等地。

功能

本品具有祛风、散寒、止痛的功效。

主治

用于外感风寒,风湿痹痛,胃痛,疝气痛,痢疾。

药理作用

1.可显著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时间。

2.具有较好的抗血栓作用。

医家论述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发汗,治心胃气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