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大叶骨碎补
中文其他名称:
拉丁名:DavalliadivaricataDutchetTutch.
分类学概念出处:
异名:
植株高达1米。根状茎粗壮,长而横走,粗达1厘米,密被蓬松的鳞片;鳞片阔披针形,长约1厘米,先端长渐尖,边缘有睫毛,红棕色,膜质。叶远生,相距3-5厘米;柄长30-60厘米,粗约4毫米,与叶轴均为亮棕色或暗褐色,上面有深纵沟;叶片大,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长宽各达60-90厘米,先端渐尖,四回羽状或五回羽裂;羽片约10对,互生,斜展,下部的柄长2-4厘米,基部一对最大,长三角形,长20-30厘米,宽12-18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偏斜;一回小羽片约10对,互生,下部的柄长3-5毫米,斜展,基部上侧一片最大,三角形,长约7厘米,宽约4厘米,渐尖头,基部圆楔形;二回小羽片7-10对,互生,有短柄,斜向上,基部上侧一片略较大,长卵形,长约2厘米,宽约1厘米,尖头,基部下延;末回小羽片椭圆形,钝头,基部下侧下延,深羽裂;裂片斜三角形,斜向上,宽1-2毫米,常二裂为不等长的尖齿;中部羽片为阔披针形,向上的逐渐缩小并为披针形。叶脉可见,叉状分枝,每尖齿有小脉1条,几达叶边。叶坚草质或纸质,干后褐棕色,无毛。孢子囊群多数,每裂片有1枚,生于小脉中部稍下的弯弓处或生于小脉分叉处,远离叶边及尖齿的弯缺处;囊群盖管状,长约1毫米,约为宽的2倍,先端截形,褐色并有金黄色光泽,厚膜质。
国内分布:产台湾、福建(南靖、上杭)、广东(罗浮山、惠阳、阳春、高州、珠江口沿海岛屿)、海南(五指山、吊罗山、尖峰岭、崖县、儋县)、广西(瑶山、十万大山、靖西、明江、凌乐、武鸣)、云南(思茅、金平)。
国外分布:越南北部及柬埔寨也有分布。
生境:生于低山山谷的岩石上或树干上,海拔600-7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