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鞭草,中药材。为马鞭草科马鞭草属植物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经,利水消肿,截疟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龈肿痛,湿热黄疸,痢疾,疟疾,淋病,水肿,小便不利,血瘀经闭,痛经,癥瘕痈疮,肿毒,跌打损伤。

别名

马鞭、龙芽草、凤颈草、紫顶龙芽、铁马鞭、狗牙草、顺捋草、蜻蜓草、退血草、铁马莲、燕尾草、蜻蜓饭、狗咬草、铁扫帚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肝、脾经。

功能

本品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经、利水消肿、截疟的功效。

主治

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龈肿痛,湿热黄疸,痢疾,疟疾,淋病,水肿,小便不利,血瘀经闭,痛经,癥瘕痈疮,肿毒,跌打损伤。

药理作用

1.抗炎止痛作用:水及醇提取物对滴入家兔结膜囊内芥子油引起的炎症均有抗炎作用,后者的抗炎作用比前者好。后者中的水溶部分又较水不溶部分为佳。水提取物对电刺激家兔齿髓引起的疼痛有镇痛作用,给药后1h开始,3h消失;醇提取物的镇痛作用在6h后尚未完全消失,水溶部分作用更大,而水不溶部分则无镇痛作用。

2.镇咳作用:马鞭草水煎液有一定镇咳作用,其镇咳的有效成分为β-谷甾醇和马鞭草苷。

3.对子宫的作用:马鞭草在浓度为1.6×10-2g/ml时,对大鼠子宫肌条及非妊娠和妊娠人体子宫肌条均有一定的兴奋作用。在大鼠子宫肌条,动情期的标本对马鞭草最为敏感加人马鞭草后常引起紧张性和收缩振幅同时增加;而其他各期的标本常常只是收缩振幅有所增加。人的子宫肌条对马鞭草的反应较弱,一般只是紧张性发生变化。在大鼠子宫肌条实验中马鞭草和PGE2有相互增强作用,而和PGF则只有相加作用。马鞭草在足以兴奋子宫平滑肌的浓度时,对空肠平滑肌却没有明显作用,也不能增强PGE2对空肠平滑肌的作用。

4.其他作用:马鞭草苷对交感神经末梢小量兴奋,大量抑制;对哺乳动物可促进乳汁分泌。

医家论述

1.《别录》:“主下部暨疮。”

2.《药性论》:“主破腹中恶血皆下,杀虫良。”

3.《本草拾遗》:“主癥癖血瘕,久疟,破血。”

4.《日华子》:“通月经,治妇人血气肚胀,月候不匀。”

5.《宝庆本草折衷》“利小便不通。”

6.《本草衍义补遗》:“治金疮,行血,活血。”

7.《本草蒙筌》:“去小腹卒痛难当,禁久疟发热不断。绞肠痧即效,缠喉痹极灵。杀诸般疰虫,消五种痞块。”

8.《纲目》:“捣涂痈肿及蠼螋尿疮,男子阴肿。”

9.《生草药性备要》:“活血通经。治洗疳疮,又治生马疮用,能去脓毒洗痔疮毒。退上部火,理跌打。”

10.《冯氏锦囊》:“为凉血、去湿热、杀虫之药。”

11.《本草从新》:“破血通经,杀虫消肿。治气血癥瘕,下部暨疮阴肿,发背痈疽,杨梅毒气,专以驱逐为长。”

12.《医林纂要》:“泻心火,破热血。”

13.《分类草药性》:“去小便血淋肿痛。”

14.《现代实用中药》:“根用于赤白痢疾,慢性疟疾,水肿,臌胀等。并有泻下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或入丸、散。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配伍应用

1.治伤风感冒、流感:鲜马鞭草45g,羌活15g,青蒿30g。上药煎汤2小碗,一日2次分服,连服2-3天。咽痛加鲜桔梗15g。(《江苏验方草药选编》)

2.治喉痹深肿连颊,吐气数者,名马喉痹:马鞭草一根握。截去两头,捣取汁服。(《千金方》)

3.治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腹水:马鞭草、车前草、鸡内金各15g。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4.治急性胆囊炎:马鞭草、地锦草各15g,玄明粉9g。水煎服。痛甚者加三叶鬼针草30g。(《福建药物志》

5.治妇人月水滞涩不通,结成癥块,腹肋胀大欲死:马鞭草根苗5斤。细锉,以水五斗,煎至一斗,去滓,别于净器中熬成膏。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半匙。(《圣惠方》)

6.治卒大腹水病:鼠尾草、马鞭草各十斤。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更煎,以粉和为丸服,如大豆大二丸加至四五丸。禁肥肉,生冷勿食。(《肘后方》)

7.治臌胀,身干黑瘦,多渴烦闷:用马鞭草细锉,曝干勿令见火,以酒或水同煮至味出,去渣。温服无时。(《卫生易简方》)

8.治乳痈肿痛:马鞭草一握,酒一碗,生姜一块。擂汁服,渣敷之。(《卫生易简方》)

9.治瘰疬未破:以马鞭草为末,加麝香少许,和匀。每服二钱,白汤食后调服。(《杏苑生春》)

使用禁忌

孕妇慎服。

1.《本草经疏》:“病人虽有湿热血热证脾阴虚而胃气弱者勿服。”

2.《本草从新》:“疮证久而虚者,斟酌用之。”

3.《本草用法研究》:“血虚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