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孪花蟛蜞菊
中文其他名称:
拉丁名:”Wedeliabiflora(L.)DC.”
分类学概念出处:Wedeliabiflora(Linn.)DC.inWight,Contrib.Bot.,Irid.18.1834,etProdr.5:547.1836
异名:
攀援状草本。茎粗壮,长1-1.5米,基部径约5毫米,分枝,无毛或被疏贴生的短糙毛,节间长5-14厘米。下部叶有长达2-4厘米的柄,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连叶柄长9-25厘米,宽4-11厘米,基部截形、浑圆或稀有楔尖,顶端渐尖,边缘有规则的锯齿,两面被贴生的短糙毛,主脉3,两侧的1对近基部发出,中脉中上部常有1-2对侧脉,网脉通常明显;上部叶较小,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连叶柄长5-7厘米,宽2.5-3.5厘米,基部通常楔尖。头状花序少数,径可达2厘米,生叶腋和枝顶,有时孪生,花序梗细弱,长2-4(6)厘米,被向上贴生的短粗毛;总苞半球形或近卵状,径8-12毫米;总苞片2层,与花盘等长或稍长,长约5毫米,背面被贴生的糙毛;外层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顶端钝或稍尖,内层卵状披针形,顶端三角状短尖;托片稍折叠,倒披针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约5-6毫米,顶端钝或短尖,全缘,被扩展的短糙毛。舌状花1层,黄色,舌片倒卵状长圆形,长约8毫米,宽约4毫米,顶端2齿裂,被疏柔毛,筒部长近3毫米;管状花花冠黄色,长约4毫米,下部骤然收缩成细管状,檐部5裂,裂片长圆形,顶端钝,被疏短毛。瘦果倒卵形,长约4毫米,宽近3毫米,具3-4棱,基部尖,顶端宽,截平,被密短柔毛。无冠毛及冠毛环。花期几全年。
国内分布:台湾、广东南部及其沿海岛屿、广西、云南等地
国外分布:印度、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及大洋洲也有分布
生境:生草地、林下或灌丛中,海岸干燥砂地上也时常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