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针草,中药材。为菊科植物鬼针草BidensbipinnataL.的全草。全国广布。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消肿之功效。用于咽喉肿痛,泄泻,痢疾,黄疸,肠痈,疔疮肿毒,蛇虫咬伤,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别名
鬼钗草、鬼黄花、山东老鸦草、婆婆针、鬼骨针、盲肠草、跳虱草、豆渣菜、叉婆子、引线包、针包草、一把针、刺儿鬼、鬼蒺藜、乌藤菜、清胃草、跟人走、粘花衣、鬼菊、擂钻草、山虱母、粘身草、咸丰草、脱力草
苦,微寒。归肝、肾、脾经。
功能
本品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消肿的功效。
主治
用于咽喉肿痛,泄泻,痢疾,黄疸,肠痈,疔疮肿毒,蛇虫咬伤,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鬼针草注射液有一定是镇痛作用,但其强度不及吗啡。
2.抗高血脂及血栓形成作用,抑制动脉血栓形成有明显的作用。
3.抗胃溃疡作用,对利血平溃疡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但对组胺溃疡、可的松溃疡无效。
4.对胃液分泌量与酸度的作用,能减少胃液的分泌,也能使胃液PH、游离酸显著降低。
5.对胃肠道平滑肌作用。
6.毒性,无毒。
医家论述
《中国药物植物图鉴》:“治痢疾,咽喉肿痛,噎膈反胃,贲门痉挛及食道扩张等症,有解毒,止泻,解热功效。近用治盲肠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倍量;或捣汁。
外用:适量,捣敷或取汁涂;或煎水熏洗。
临床应用
1.预防感冒、流感。
2.治疗小儿腹泻。
3.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4.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配伍应用
1.治急性胃肠炎:刺针草15-30g,车前草9g。水煎服。呕吐加生姜5片,腹痛加酒曲2个。
2.治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刺针草鲜草3-5株。水煎浓汁,连渣放在桶内,趁热熏洗患儿双脚,一般熏洗3-4次,每次熏洗约5min。1-5岁熏洗脚心,6-15岁熏洗到脚面,腹泻严重者,熏洗部位可适当上升至腿。
3.治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鬼针草100g,连钱草60g。水煎服。
4.治疖肿:刺针草全草剪碎,加75%乙醇或白酒浸泡约2-3天后,外搽局部。(1—4方出自《全草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