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矮箬竹
中文其他名称:
拉丁名:Indocalamuspedalis
分类学概念出处:
异名:
竿高30厘米左右,直径2毫米;下部节间长1-5厘米。箨鞘长2-4.5厘米,有纵肋,无毛;箨耳无;箨舌截形,质坚,高约0.3毫米,边缘无毛。小枝有2-4叶;叶鞘重叠包裹,上部近边缘处有棕色伏贴毛,边缘有淡棕色纤毛;叶耳无;叶舌截形,高约0.5毫米,边缘有流苏状棕色长繸毛;叶柄长1-4毫米;叶片革质兼纸质,披针形,长6.5-15厘米,宽9-17毫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无毛或幼时于下表面被微毛,次脉4-6对,小横脉长方形,叶缘上部具小锯齿,下部的近于平滑。花枝通常单生于竿下部节上,(连花序在内)共长20-25厘米,但仅具2节,其节间长达9厘米,被长达2.5-5厘米不具叶片的叶鞘所包围,节处生柔毛;圆锥花序较简单,或为总状花序,长8-11厘米,有小穗4-8枚,花序主轴和分枝有淡棕色短柔毛;小穗柄微扁,直立或上举,长约2毫米;小穗含小花4-11朵,长2-6厘米,宽3-5毫米,淡棕色或深棕色;小穗轴节间长4-5.3毫米,近小花一面扁平,边缘有淡棕色纤毛;颖3或4片,厚膜质,上部被微毛,第一颖4-5毫米,3-5脉,第二颖长5.5-6毫米,7脉,第三或第四颖长7-8毫米;外稃革质兼纸质,卵状披针形,长7-10毫米,先端具芒状尖头,11脉,基盘长约0.5毫米,密被灰色柔毛,毛长0.8毫米;内稃长8-9毫米或等长于外稃,披针形,具2脊,脊缘有微毛,脊的顶端具小刺毛,下部微粗糙,余处则平滑;鳞被红棕色,长圆状披针形,或侧方2片半卵圆形,长约3毫米,下部具脉纹,上部具纤毛;花药黑色或紫色,长5-6毫米;柱头灰白或乳白色,长约3毫米,羽毛状。果实未见。花期2月,笋期不详。
国内分布:产四川江北、永川等县
国外分布:
生境:生于山边岩石裂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