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光萼茅膏菜
中文其他名称:茅膏菜(本草拾遗);捕虫草(福建、广东);黄金丝、滴水不干(江苏);土里珍珠(安徽);落地珍珠、陈伤子、一粒金丹(广东、浙江);地下明珠、眼泪草(广西);盾叶茅膏菜(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拉丁名:DroserapeltataWilld.
分类学概念出处:DroserapeltataSmithvar.glabrataY.Z.Ruan,植物分类学报19:342.图2:14-20.1981.——DroserapeltataSmith.var.lunataauct.nonClarke(1879):裴鉴等,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325.1959;
异名:
本变种与前变种主要不同处在于萼背无毛,稀基部具短腺毛;花白色,花柱2-4,稀5;果爿2-4,稀5。茅膏菜(变种):多年生草本,直立,有时攀援状,高9-32厘米,淡绿色,具紫红色汁液;鳞茎状球茎紫色,球形,直径1-8毫米;茎地下部分长1-4厘米,地上部分通常直,无毛或具乳突状黑色腺点,顶部3至多分枝。基生叶密集成近一轮或最上几片着生于节间伸长的茎上,退化、脱落或最下数片不退化、宿存;退化基生叶线状钻形,长约2毫米;不退化基生叶圆形或扁圆形,叶柄长2-8毫米,叶片长2-4毫米;茎生叶稀疏,盾状,互生,叶柄长8-13毫米;叶片半月形或半圆形,长2-3毫米,基部近截平,叶缘密具单一或成对而一长一短的头状粘腺毛,背面无毛。螺状聚伞花序生于枝顶和茎顶,分叉或二歧状分枝,或不分枝,具花3-22朵;花序下部的苞片楔形或倒披针形,顶部具3-5腺齿或全缘,边缘无毛或被腺毛,两面无毛或背面密被腺毛,中、上部的苞片渐狭为钻形;花梗长6-20毫米;花萼长约4毫米,5-7裂,裂片大小不一,歪斜、一边具角的披针形或卵形,背面疏或密被长腺毛,边缘全部或仅中部以上密被长腺毛,整齐或仅顶部稍缺裂;花瓣楔形,白色、淡红色或红色,基部有黑点或无;雄蕊5,长约5毫米;子房近球形,淡绿色,无毛,1室,胚珠多数,花柱3-5,稀6,各2深裂,裂条顶部分别为2-3和3-5浅裂。蒴果长2-4毫米,3-5裂,稀6裂。种子椭圆形、卵形或球形,种皮脉纹加厚成蜂房格状。
国内分布:产于安徽、浙江、江苏、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和广西等省区
国外分布:
生境:生于海拔50-1600米的山坡、山腰、山顶和溪边等草丛、灌丛和疏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