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高山藨草
中文其他名称:
拉丁名:ScirpuspaniculatocorymbosusKük.
分类学概念出处:Scirpuspaniculato-corymbosusKukenth.inAct.Hort.Gothob.V(1930)35
异名:
多年生草本,散生,葡匐根状茎细而短,长3-5厘米。稈稍细,高18-30厘米,无毛,基部生叶。叶短于稈,宽4-5毫米,扁平,背面中肋上及边缘粗糙;叶鞘呈红紫色。长侧枝聚繖花序3-4个,1个顶生,2-3个侧生,排列成圆维状;每个长侧枝聚繖花序基部均具1枚叶状苞片,通常具3-4个辐射枝;辐射枝长1.5-4厘米,在基部的先出叶内都有1朵两性花与小苞片对生;小穗单生于辐射枝顶端,近于披针形,长7-10毫米,宽1.5-2.5毫米,具6-8朵花;鳞片披针形,顶端渐尖,皮纸质,长(连芒在内)5-7毫米,背面中部绿色,具3条脉,中脉常延伸成芒,两侧红紫色;下位刚毛6条,很短,无倒刺;雄蕊3,花药线形;花柱细长,柱头3,几与花柱等长。小坚果狭倒卵形,三稜形,长1.5毫米,顶端具黑紫色不脱落的花柱基。花期5月间。
国内分布:四川西部(原西康)
国外分布:
生境:生长在海拔2000-2800米的山溪边的草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