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短萼谷精草

中文其他名称:

拉丁名:EriocaulonyaoshanenseRuhl.var.brevicalyx(C.H.Wright)W.L.Ma

分类学概念出处:

异名:


与原变种不同在于植株较大,高达25-30厘米,花序直径6-8毫米,污白色,花冠为花萼长度的1.5倍,雌花萼片离生,雌花被背面多毛。草本。茎短,仅1-2厘米。叶丝状丛生,长2-9厘米,宽0.6-0.8毫米,半透明,具网格,脉5(-7)条。花葶1至数个,长达7-18厘来,直径0.6-1.3毫米,稍扭转,具5-7棱,鞘状苞片长2.5-3.7厘米,口部膜质,斜裂;花序熟时近球形,棕黑色或上半部灰色,下半部黑色,直径3-6毫米;总苞片卵形至倒卵形,厚膜质,禾秆色,顶部带黑色,水平展开,长1.7-2.5毫米,宽1.5-2毫米;总(花)托无毛;苞片倒卵形至近匙形,长1.7-2.2毫米,宽0.8-1.4毫米,苞片背面上部与顶端的白短毛,由周边花向位于中心的花渐次增多;雄花:花萼佛焰苞状结合,3浅裂至深裂,侧裂片舟形,中裂片较平坦,长1.3-2.1毫米,背上部及顶端有少数白短毛;花冠3裂,中间裂片较大,椭圆形至倒卵形,近顶端各有1黑色较长的腺体,内面及顶端有多数白短毛;雄蕊6枚,花药乳白色至淡棕色;雌花:萼片3枚,多少结合或离生,或幼期结合不久便分离,侧萼片舟形,中片较平坦,长1.3-1.7毫米,背上部及顶端有白短毛;几花瓣3,离生,倒披针状线形,近肉质,端部圆钝,各有1黑色腺体,内面及顶端有多数白短毛,内面的毛稍长;子房3室,花柱分枝3,长于花柱。种子卵形,长0.48-0.63毫米,表面具不明显的横格,无突起。花果期10-1月。

国内分布:产广东、广西

国外分布:印度和日本也有分布。

生境:生于湿地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