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石脂,中药材。为硅酸盐类多水高岭石族矿石多水高岭石与氧化物类赤铁矿或含氢氧化物类褐铁矿共同组成的细分散多矿物集合体,主含四水硅酸铝[Al4(Si4010)(0H)8·4H2O]。具有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敛疮生肌的功效。主治久泻久痢,大便出血,崩漏带下;外治疮疡久溃不敛,湿疮脓水浸淫。
别名
赤符、红高岭、赤石土、吃油脂、红土
甘、涩,温;归大肠、胃经。
功能
本品具有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敛疮生肌的功效。
主治
1.主要用于久泻久痢,大便出血,崩漏带下;外治疮疡久溃不敛,湿疮脓水浸淫。
5.西医诊为慢性菌痢、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原因不明的肠炎等疾患导致的慢性腹泻证属脾肾亏虚者,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症、皮肤脓肿、痈等证属正气亏虚,病久难愈者。
相关方剂
桃花汤(《伤寒论》)。
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赤石脂所含硅酸铝能吸附消化道内的毒物,如磷、汞、细菌毒素、异常发酵产物及炎性渗出物,并能覆盖肠黏膜,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而呈吸附性止泻作用。
2.对血液系统的影响:赤石脂有使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升高及胸腺、脾脏重量增加的作用,能使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明显缩短。
3.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赤石脂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4.此外,赤石脂还有抗炎、抗溃疡等作用。
医家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泻痢,肠澼脓血,下血赤白。
2.《名医别录》:疗腹痛肠擗澼,下痢赤白,……女子崩中漏下,产难胞衣不出。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宜先煎去渣,取汁再入其他药煎煮;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临床应用
1.治泻痢日久,滑脱不禁,脱肛等证,配禹余粮相须为用,如赤石脂禹余粮汤(《伤寒论》)。若虚寒下痢,便脓血不止者,配干姜、粳米同用,如桃花汤(《伤寒论》)。
2.治崩漏,配海螵蛸、侧柏叶等同用,如滋血汤(《和剂局方》)。
3.治便血、痔疮出血,配禹余粮、龙骨、地榆等药同用。
4.治疮疡久溃不敛,配龙骨、乳香、没药、血竭等同用,研细末,掺于疮口。
配伍应用
1.赤石脂配干姜、粳米:赤石脂甘温而涩,能涩肠固脱;干姜辛温而能温中散寒;粳米善益脾胃。三药合用,具有温补中焦,涩肠固脱的作用。适用于少阴病,脾肾阳衰,肠失固摄所致的便下脓血,日久不愈,腹痛绵绵,喜温喜按等。
2.赤石脂配侧柏叶、乌贼骨:赤石脂、乌贼骨均具有良好的收敛止血作用;侧柏叶凉血止血且兼收敛。三药相配,收敛止血作用增强。适用于妇女漏下出血,日久不止者。
3.赤石脂配龙骨、炉甘石、血竭、乳香:赤石脂、煅龙骨均能吸湿敛疮;炉甘石收湿生肌;血竭生肌敛疮,散瘀止痛;乳香活血止痛,消肿生肌。诸药相配,具有生肌敛疮,止痛消肿的作用。研细外用,掺于疮口,可治疗疮疡久溃不愈,肌肉不长者
4.赤石脂配白石脂:赤、白石脂同为矿石类之石脂。色白者为“白石脂”,色赤者为赤石脂”。赤石脂涩肠止泻,止血固下,生肌收口;白石脂收涩固脱,厚肠止泻,止血止带。赤石脂偏走血分,白石脂偏入气分。二药伍用,一气一血,气血双调,收敛固涩之力更强,涩肠止泻,止血功效更佳。二者分子颗粒均有吸着作用,内服能吸附消化道内的毒物,如磷、汞、细菌毒素及食物异常发酵的产物等。对肠胃黏膜的局部炎症有保护作用,可以减少异物刺激,并吸着炎性渗出物,使炎症得以缓解。另外,对肠胃出血者,也有止血作用,可用于久泻久痢、大便下血、妇女月经过多、崩漏带下等。
食疗药膳
赤石脂干姜粥
功效:温中健脾、涩肠止痢,主治慢性虚寒痢疾。
原料:赤石脂30g,干姜10g,粳米60g。
做法:将赤石脂打碎,与干姜入锅,加水300ml,煎至100ml,去渣取汁备用。粳米煮为稀粥,加入药汁,煮开1~2沸,待食。
用法:佐餐食用。
使用禁忌
赤石脂性收涩,湿热积滞泻痢者忌服。孕妇应慎用。石脂畏官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