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黄栌

别名

黄道栌、黄栌材、栌木、月亮柴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凉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散瘀止痛。

主治

根、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无黄疸型肝炎,麻疹不出。

叶:丹毒、漆疮。

用法用量

用量3-9g(治肝炎,成人每日30g,小儿减半,煎2次,合并一起,早晚各服1次);外用枝、叶煎水洗或叶捣烂敷患处。

化学成分

根含杨梅皮素、没食子酸及三种鞣质成分,以三甲基没食子酰葡萄糖为主。木部含非瑟素及硫磺菊素。环锦熟黄杨碱D、C及环原黄杨碱A、C、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及槲皮素。枝条含漆黄素。叶含生物碱:黄杨醇碱E、环朝鲜黄杨碱B、环小叶黄杨次碱、环锦熟黄杨碱D、黄杨碱E、环小叶黄杨碱等。

药理作用

1、抑菌试验:黄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黄色奈瑟氏菌、卡他球菌、流行性感冒杆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弗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用。

2、环常绿黄杨碱D、C及环原黄杨碱C均具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

3、黄栌糖浆具有保护化学性肝损伤,降低胆道括约肌张力、增加胆汁流量的作用,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4、具有明显的保肝和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作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根随时可采,夏季枝叶密茂时砍下枝条,摘下叶,分别晒干。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散瘀止痛。

主治

根、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无黄疸型肝炎,麻疹不出。

叶:丹毒、漆疮。

用法用量

用量3-9g(治肝炎,成人每日30g,小儿减半,煎2次,合并一起,早晚各服1次);外用枝、叶煎水洗或叶捣烂敷患处。

化学成分

根含杨梅皮素、没食子酸及三种鞣质成分,以三甲基没食子酰葡萄糖为主。木部含非瑟素及硫磺菊素。环锦熟黄杨碱D、C及环原黄杨碱A、C、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及槲皮素。枝条含漆黄素。叶含生物碱:黄杨醇碱E、环朝鲜黄杨碱B、环小叶黄杨次碱、环锦熟黄杨碱D、黄杨碱E、环小叶黄杨碱等。

药理作用

1、抑菌试验:黄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黄色奈瑟氏菌、卡他球菌、流行性感冒杆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弗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用。

2、环常绿黄杨碱D、C及环原黄杨碱C均具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

3、黄栌糖浆具有保护化学性肝损伤,降低胆道括约肌张力、增加胆汁流量的作用,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4、具有明显的保肝和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作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根随时可采,夏季枝叶密茂时砍下枝条,摘下叶,分别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漆树科黄栌属植物黄栌。

形态特征

小乔木,高达8m。嫩枝被毛。叶互生,叶柄细长,长约1.5cm;叶片宽卵形、近圆形或宽倒卵形,长3-8cm,宽2.5-6cm,先端微凹或钝,基部圆或宽楔形,全缘,无毛或仅下面脉上有短柔毛,秋后变为红色,侧脉6-11对,平行,排列整齐。5-7月开花,花小,黄绿色,组成大形顶生圆锥花序;花杂性,直径约3mm;萼片、花瓣及雄蕊各5;子房具2-3枝侧生的短花柱。果序长5-20cm,不育花花梗宿存,紫绿色,细长羽毛状;核果小,肾形,直径3-4mm,熟时红色。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北、浙江及西南地区。

生长环境

生于向阳山坡上或栽培。

,,黄栌的功能,黄栌的主治,黄栌的功效,黄栌的用法用量,黄栌的价格,黄栌的临床应用,黄栌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