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黄耆茎叶
别名
芰草(《别录》)。
药材分类
植物
,
功效作用
功能
生津止渴,舒筋活血,消肿疗疮。
主治
《别录》:疗渴及筋挛,痈肿,疽疮。
相关论述
《本草正义》:黄耆茎叶疗渴,亦升清滋液之功。治筋挛者,亦禀温和之性,而且有宣通络咏之力也。其治痈肿疽疮,则茎叶有外行性,乃能疏通气血,而消肿化壅,与根之偏于补益者,固自有别耳。
,
植物学信息
形态特征
①黄耆,又名:膜荚黄耆、东北黄耆。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主根深长,棒状,稍带木质。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光滑或多少被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6~13对,小叶片椭圆形、长椭圆形或长卵圆形,长5~23毫米,宽3~10毫米,先端钝尖,截形或具短尖头,全缘,上面光滑或疏被毛,下面多少被白色长柔毛;托叶披针形或三角形。总状花序腋生,具花5~22朵,排列疏松;苞片线状披针形;小花梗被黑色硬毛;花萼钟形,萼齿5,甚短,被黑色短毛或仅在萼齿边缘被有黑色柔毛;花冠淡黄色,蝶形,长约16毫米,旗瓣长圆状倒卵形,先端微凹,翼瓣和龙骨瓣均有长爪,基部长柄状;雄蕊10,2体;子房被疏柔毛,子房柄长,花柱无毛。荚果膜质,膨胀,半卵圆形,长2~2.5厘米,直径0.9~1.2厘米,先端尖刺状,被黑色短毛。种子5~6粒,黑色、肾形。花期6~7月。
②内蒙黄耆
形态极似上种,主要区别为小叶较多(12~18对)较小,小叶片通常为椭圆形,长4~9毫米;子房及荚果光滑无毛,荚果宽11~15毫米。
分布区域
主产山西、甘肃、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吉林、河北等地亦产。
生长环境
生于草坡。
,
功效作用
功能
生津止渴,舒筋活血,消肿疗疮。
主治
《别录》:疗渴及筋挛,痈肿,疽疮。
相关论述
《本草正义》:黄耆茎叶疗渴,亦升清滋液之功。治筋挛者,亦禀温和之性,而且有宣通络咏之力也。其治痈肿疽疮,则茎叶有外行性,乃能疏通气血,而消肿化壅,与根之偏于补益者,固自有别耳。
植物学信息
形态特征
①黄耆,又名:膜荚黄耆、东北黄耆。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主根深长,棒状,稍带木质。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光滑或多少被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6~13对,小叶片椭圆形、长椭圆形或长卵圆形,长5~23毫米,宽3~10毫米,先端钝尖,截形或具短尖头,全缘,上面光滑或疏被毛,下面多少被白色长柔毛;托叶披针形或三角形。总状花序腋生,具花5~22朵,排列疏松;苞片线状披针形;小花梗被黑色硬毛;花萼钟形,萼齿5,甚短,被黑色短毛或仅在萼齿边缘被有黑色柔毛;花冠淡黄色,蝶形,长约16毫米,旗瓣长圆状倒卵形,先端微凹,翼瓣和龙骨瓣均有长爪,基部长柄状;雄蕊10,2体;子房被疏柔毛,子房柄长,花柱无毛。荚果膜质,膨胀,半卵圆形,长2~2.5厘米,直径0.9~1.2厘米,先端尖刺状,被黑色短毛。种子5~6粒,黑色、肾形。花期6~7月。
②内蒙黄耆
形态极似上种,主要区别为小叶较多(12~18对)较小,小叶片通常为椭圆形,长4~9毫米;子房及荚果光滑无毛,荚果宽11~15毫米。
分布区域
主产山西、甘肃、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吉林、河北等地亦产。
生长环境
生于草坡。
,,黄耆茎叶的功能,黄耆茎叶的主治,黄耆茎叶的功效,黄耆茎叶的用法用量,黄耆茎叶的价格,黄耆茎叶的临床应用,黄耆茎叶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