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五色草
别名
马羊草、笋竹、锦绣苋《全国中草药汇编》
性味归经
味甘、微酸,性凉
药材分类
植物
,
功效作用
功能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
主治
吐血,咯血,便血,跌打损伤,结膜炎,痢疾,月经不调,红白带。
用法用量
内服:9-15g。
,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各种出血(胃出血、肺出血、尿血、便血、痔疮出血、子宫出血),赤痢,癣:内服:煎汤,五色草9-15g;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福建药物志》)
,
功效作用
功能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
主治
吐血,咯血,便血,跌打损伤,结膜炎,痢疾,月经不调,红白带。
用法用量
内服:9-15g。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各种出血(胃出血、肺出血、尿血、便血、痔疮出血、子宫出血),赤痢,癣:内服:煎汤,五色草9-15g;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福建药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禾本科虉草属植物五色草。
形态特征
植物五色草,别名虉草《中国植物志》。为多年生草本,有根茎。秆通常单生或少数丛生,高60-140厘米,有6-8节。叶鞘无毛,下部者长于而上部者短于节间;叶舌膜质,长2-3毫米;叶片扁平,幼嫩时微粗糙,长6-30厘米。宽1-1.8厘米。圆锥花序紧密狭窄,长8-15厘米,分枝直向上举,密生小穗;小穗长4-5毫米,无毛或有微毛;颖沿脊上粗糙,上部有极狭的翼;孕花外稃宽披针形,长3-4毫米,上部有柔毛;内稃舟形,背具1脊,脊的两侧疏生柔毛;花药长2-2.5毫米;不孕外稃2枚,退化为线性,具柔毛。花果期6-8月。
生长环境
多生于水湿处。
,,五色草的功能,五色草的主治,五色草的功效,五色草的用法用量,五色草的价格,五色草的临床应用,五色草的不良反应